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11-31页
 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9页
   ·双重态度模型第12-24页
     ·态度的概念第12-13页
     ·内隐态度的提出第13页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第13-15页
     ·双重态度的测量方法第15-20页
     ·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关系研究第20-24页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研究第24-29页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概念第24页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测量——ATSPPHS第24-26页
     ·对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研究第26-29页
 3 问题提出第29-31页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29页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9-30页
   ·本研究的研究假设第30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30-31页
     ·理论意义第30页
     ·实践意义第30-31页
第二部分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测量第31-36页
 1 被试选择第31页
 2 测量工具第31-34页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态度的测量第31-32页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第31-32页
     ·心理咨询态度调查问卷第32页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内隐态度的测量第32-34页
     ·刺激材料的收集第32-33页
     ·刺激材料的确定第33页
     ·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第33-34页
 3 施测程序第34-36页
第三部分 测量结果与分析第36-43页
 1 数据处理第36页
   ·外显态度的数据处理第36页
   ·内隐态度的数据处理第36页
 2 结果分析第36-43页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态度的测量结果第36-37页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内隐态度的测量结果第37-39页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关系第39-40页
   ·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结构模型的建立第40-43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43-48页
 1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态度的讨论第43-44页
 2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内隐态度的讨论第44-46页
 3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关系的讨论第46页
 4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态度、内隐态度结构方程模型的讨论第46-48页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1 研究结论第48页
 2 研究特色及不足之处第48-50页
   ·研究特色第48-49页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49-50页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第50-54页
第七部分 附录问卷第54-56页
 (一)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第55页
 (二) 心理咨询态度调查问卷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由选择、自我和谐对大学生认知失调的影响
下一篇:全球化背景下重建环境伦理的可能路径--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