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结合犯
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结合犯概述 | 第10-23页 |
一、结合犯的概念 | 第10-13页 |
二、结合犯的特征 | 第13-14页 |
(一) 结合性 | 第13页 |
(二) 法定性 | 第13-14页 |
(三) 独立性 | 第14页 |
(四) 包容性 | 第14页 |
(五) 融合性 | 第14页 |
三、结合犯的立法目的 | 第14-17页 |
(一) 重惩重罪,以达到罪刑均衡 | 第15-16页 |
(二) 完善我国罪数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 | 第16页 |
(三) 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 第16-17页 |
四、结合犯立法的现实性 | 第17-21页 |
(一) 理论上的现实性 | 第17-20页 |
(二) 实践中的现实性 | 第20-21页 |
五、国内外结合犯的立法情况 | 第21-23页 |
(一) 国内的情况 | 第21-22页 |
(二) 境外的情况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结合犯若干问题研究 | 第23-33页 |
一、结合犯罪构成研究 | 第23-24页 |
二、结合关系研究 | 第24-26页 |
(一) 牵连关系 | 第25页 |
(二) 并发关系 | 第25-26页 |
三、结合犯主体研究 | 第26-27页 |
四、结合犯既遂、未遂问题研究 | 第27-31页 |
五、结合犯复数结合问题研究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结合犯与其他罪数形态的关系 | 第33-37页 |
一、结合犯与结果加重犯 | 第33-34页 |
二、结合犯与牵连犯 | 第34-35页 |
三、结合犯与包容犯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结合犯的立法建议 | 第37-42页 |
一、结合犯的数量不宜过多,应以重罪为主 | 第37-38页 |
二、结合犯的罪名应采用“甲乙罪”的模式 | 第38页 |
三、结合犯的罪状设置应使用叙明罪状 | 第38-39页 |
四、用结合犯代替包容犯 | 第39-41页 |
五、其他几种应设置的结合犯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