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关于动物保护的立法状况及现实背景 | 第10-14页 |
一、我国关于动物保护的立法状况 | 第10-11页 |
二、我国关于动物保护的现实背景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对虐待动物行为应否犯罪化的考察 | 第14-26页 |
一、犯罪化的实质基准 | 第14-16页 |
二、对虐待动物行为犯罪化必要性的考察 | 第16-18页 |
(一) 残酷的虐待动物的行为违背了社会的公序良俗,给社会公众的心理产生极大的震撼和伤害 | 第16-17页 |
(二) 虐待动物行为对青少年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更大 | 第17页 |
(三) 虐待动物行为可能危害到民众的身体健康 | 第17-18页 |
三、对虐待动物行为犯罪化可行性的考察 | 第18-26页 |
(一) “虐待动物罪”的设立符合民众的心理期许 | 第18-19页 |
(二) 设立“虐待动物罪”符合刑法的谦抑性 | 第19-21页 |
(三) 设立“虐待动物罪”符合世界各国(地区)的立法趋势 | 第21-26页 |
第三章 “虐待动物罪”的犯罪客体 | 第26-35页 |
一、“动物利益”与“人的利益”的比较 | 第26-33页 |
(一) 对“动物利益”论的分析 | 第27-31页 |
(二) 对“人的利益”论的分析 | 第31-33页 |
二、“虐待动物罪”的犯罪客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虐待动物罪”的其他犯罪构成要件 | 第35-42页 |
一、“虐待动物罪”的犯罪主体 | 第35-37页 |
二、“虐待动物罪”的主观方面 | 第37-38页 |
三、“虐待动物罪”的客观方面 | 第38-42页 |
(一) “虐待动物罪”的行为对象——“动物”的范围 | 第38-39页 |
(二) “虐待动物罪”中的行为 | 第39-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