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LTP的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 ·LTP的生化特点 | 第9-10页 |
| ·LTP的分类 | 第10页 |
| ·LT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10-11页 |
| ·植物LTP的生物学功能 | 第11-13页 |
| ·LTP与环境胁迫的关系 | 第13-15页 |
| ·冷胁迫诱导LTP的表达 | 第13页 |
| ·盐胁迫诱导LTP的表达 | 第13-14页 |
| ·干旱胁迫与植物LTP基因的关系 | 第14-15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2 柽柳脂质转移蛋白基因(ThLTP)逆境胁迫及ABA诱导下的表达分析 | 第17-2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7-19页 |
| ·材料的处理 | 第17-18页 |
| ·ThLT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8页 |
| ·CTAB法提取柽柳总RNA | 第18-19页 |
| ·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 | 第19页 |
| ·实时定量RT-PCR分析ThLTP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 ·ThLT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9-22页 |
| ·柽柳总RNA的质量 | 第22页 |
| ·NaCl胁迫处理下ThLTP的表达分析 | 第22-23页 |
| ·重金属镉(Cd)胁迫处理下ThLTP的表达分析 | 第23页 |
| ·干旱胁迫处理下ThLTP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23-24页 |
| ·冷胁迫处理下ThLTP的表达分析 | 第24页 |
| ·ABA诱导下柽柳ThLTP的表达分析 | 第24-2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5-27页 |
| 3 BL21(pET32a-LTP)的诱导表达与抗逆性分析 | 第27-35页 |
| ·材料 | 第27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27页 |
| ·酶和试剂 | 第27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 ·方法 | 第27-29页 |
| ·LTP基因的PCR扩增 | 第27-28页 |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页 |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28-29页 |
| ·BL21(pET32a-LTP)的抗逆性分析 | 第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 ·BL21(pET32a-LTP)重组质粒的获得 | 第29-30页 |
| ·BL21(pET32a-LTP)的诱导表达 | 第30-32页 |
| ·BL21(pET32a-LTP)的抗逆性分析 | 第32-33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3-35页 |
| 4 LTP基因山新杨的遗传转化及抗逆性分析 | 第35-55页 |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 ·植物材料 | 第35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35页 |
| ·酶和试剂 | 第35页 |
| ·培养基 | 第35-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41页 |
| ·ThLTP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页 |
| ·工程菌的制备 | 第36-37页 |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山新杨遗传转化 | 第37页 |
| ·转基因山新杨的PCR检测 | 第37-38页 |
| ·转基因山新杨Northern印迹杂交 | 第38-40页 |
| ·转基因山新杨组培苗的NaCl胁迫处理 | 第40-41页 |
| ·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定耐盐性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 ·pLTP植物表达载体的获得 | 第41-42页 |
| ·工程菌的获得及遗传转化 | 第42-43页 |
| ·转ThLTP山新杨的获得 | 第43页 |
| ·转ThLTP山新杨的耐盐性分析 | 第43-53页 |
| ·NaCl胁迫下转基因山新杨质膜损伤比较 | 第45-46页 |
| ·NaCl胁迫下转基因山新杨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46-47页 |
| ·NaCl胁迫下转基因山新杨叶片分化情况比较 | 第47-48页 |
| ·NaCl胁迫下转基因山新杨组培苗生长比较 | 第48-52页 |
| ·转基因山新杨的耐盐性提高 | 第52页 |
| ·综合评价转基因山新杨耐盐性 | 第52-53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 附录 | 第67-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