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负荷分析论文--电压调整论文

电压暂降的随机预估及其经济管理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3-14页
   ·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4-21页
     ·电压暂降评估的特征要素第14-16页
       ·系统特性第14-15页
       ·设备特性第15-16页
     ·电压暂降评估方法第16-19页
       ·技术性评估第16-17页
       ·经济性评估第17-19页
     ·电压暂降的经济管理第19-21页
     ·电压暂降与供电可靠性第21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1-23页
第二章 电压暂降随机预估的数学模型第23-31页
   ·随机预估法概述第23页
   ·临界距离法第23-26页
     ·辐射状配电系统第23-24页
     ·多电源并联配电系统第24-25页
     ·环形配电系统第25-26页
     ·不同电压等级间的传递第26页
     ·评估指标第26页
   ·直接法第26-29页
     ·故障模型第26-27页
     ·残压方程第27-28页
     ·评估指标第28-29页
   ·故障点法第29-30页
     ·仿真模型第29-30页
     ·评估指标第30页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基于系统重构的电压暂降随机预估第31-42页
   ·引言第31页
   ·RCS 方法的理论模型第31-37页
     ·三相短路故障(TPF)第31-32页
     ·单相接地故障(SLGF)第32-34页
     ·相间短路故障(LLF)第34-35页
     ·两相接地故障(DLGF)第35-37页
   ·RCS 方法的实现第37-39页
     ·接地支路的处理第37页
     ·RCS 方法的计算流程第37-39页
   ·RCS 方法的应用第39-41页
     ·系统结构及参数第39页
     ·系统故障清除时间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第39页
     ·变压器联结方式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第39-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计及负荷特性的电压暂降随机预估第42-54页
   ·引言第42页
   ·直接法的评估模型第42-43页
     ·负荷模型第42-43页
     ·直接法的迭代格式第43页
   ·改进的电压暂降随机预估方法第43-50页
     ·牛顿型迭代格式第43-45页
     ·自适应信赖域算法第45-47页
     ·Levenberg-Marquardt 方法第47-49页
       ·单位步长的LM 方法第47-48页
       ·可变步长的LM 方法第48-49页
     ·评估流程第49-50页
   ·实例分析第50-53页
     ·算法验证第50-51页
     ·收敛性分析第51-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不确定条件下的电压暂降概率评估第54-63页
   ·引言第54页
   ·基于蒙特卡洛仿真的故障信息提取第54-56页
     ·故障线路的确定第54-55页
     ·故障类型的判断第55页
     ·故障位置的确定第55页
     ·故障持续时间的模拟第55页
     ·机组运行状态的确定第55-56页
     ·负荷波动的模拟第56页
   ·电压暂降幅值的计算第56-57页
     ·三相短路故障第56页
     ·单相接地故障第56-57页
     ·相间短路故障第57页
     ·两相接地故障第57页
   ·电压暂降经济损失指标第57-59页
   ·计算流程第59-60页
   ·实例分析第60-61页
   ·小结第61-63页
第六章 电压暂降的经济管理决策第63-71页
   ·引言第63页
   ·电压暂降投资水平的确定第63-64页
   ·电压暂降投资的最优分配策略第64-68页
     ·电压暂降敏感度指标第64-65页
     ·电压暂降控制模型第65-66页
     ·决策方法第66-68页
       ·TOPSIS 决策方法第66页
       ·交互式TOPSIS 决策方法第66-68页
   ·实例分析第68-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2页
致谢第82-83页
附录 1 IEEE30 节点试验系统的标准试验数据第83-86页
附录 2 IEEE30 节点试验系统的测试结果第86-10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学术论文发表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客户端能源综合需求侧管理理论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轨迹的轨迹灵敏度计算及电网仿真验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