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新疆艾比湖湖泊湿地生态脆弱性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20页
1 绪论第20-45页
   ·研究背景第20-23页
     ·论题的提出第20-21页
     ·研究区的选择第21-23页
     ·研究意义第23页
   ·湖泊湿地及湿地生态脆弱性、湿地退化研究进展第23-42页
     ·湖泊湿地的定义、类型及分布第23-25页
     ·不同区域湖泊湿地的比较——以洞庭湖湿地和艾比湖湿地为例第25-30页
     ·湿地生态脆弱性研究进展第30-33页
     ·湿地退化研究进展第33-42页
   ·研究内容第42-43页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第43页
     ·研究目标第43页
     ·技术路线第43页
   ·科学问题与创新点第43-45页
2 研究区概况与资料方法第45-66页
   ·研究区概况第45-49页
     ·自然环境概况第45-49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49页
   ·数据资料第49-52页
     ·气候水文数据第49-50页
     ·社会经济数据第50-51页
     ·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第51页
     ·植被调查与地下水数据第51-52页
     ·其它数据资料第52页
   ·研究方法第52-66页
     ·水质、土壤理化性质室内实验第52-55页
     ·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第55页
     ·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影像解译与分析第55-58页
     ·水文、气象时间序列趋势检验第58-60页
     ·径流周期分析第60-61页
     ·径流预测模型第61-63页
     ·灰色关联第63-64页
     ·Mann-Kendall突变点分析第64-65页
     ·主成分分析第65-66页
3 艾比湖湖泊湿地生态脆弱性分析第66-93页
   ·艾比湖的演化第66-67页
   ·艾比湖湿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第67-70页
     ·湖泊湿地面积锐减,沼泽湿地演化为沙尘暴源区第68页
     ·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逆向演替,湖滨天然植被严重退化第68页
     ·湖滨荒漠化趋势加剧,威胁周边区域第68-69页
     ·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第69-70页
   ·艾比湖湿地水体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第70-75页
   ·艾比湖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现状分析第75-85页
     ·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第75-83页
     ·土壤理化性质垂直分异第83-85页
   ·艾比湖湿地不同植被亚型植物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异第85-90页
   ·本章小结第90-93页
4 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动态过程表征分析第93-113页
   ·艾比湖湖泊湿地面积变化第93-97页
     ·湖泊湿地面积年内变化第93-95页
     ·湖泊湿地面积年际变化第95-97页
   ·艾比湖湿地退化生态要素表征分析第97-105页
     ·艾比湖湿地水质变化分析第97-100页
     ·艾比湖湿地部分区域土壤养分变化分析第100-101页
     ·艾比湖湿地植被类型逆向演替过程分析第101-105页
   ·艾比湖湿地与非湿地之间的转化第105-111页
     ·艾比湖湿地与非湿地转化基本情况分析第105-107页
     ·艾比湖湿地与非湿地转化幅度分析第107-109页
     ·艾比湖湿地与非湿地转化速度分析第109-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5 艾比湖湖泊湿地退化驱动机制模型的构建与趋势预测第113-148页
   ·自然背景驱动力分析第113-125页
     ·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第113-116页
     ·地表径流变化分析第116-121页
     ·气候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第121-124页
     ·气候变化与湖泊湿地退化相关性分析第124-125页
   ·人类活动驱动力分析第125-137页
     ·流域人类活动基本特征分析第125-128页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第128-136页
     ·人类活动对湖泊湿地退化的影响第136-137页
   ·艾比湖湿地退化驱动机制模型的构建第137-142页
     ·模型的假设第138-139页
     ·模型的建立第139-140页
     ·模型的求解第140-141页
     ·模型的改进第141-142页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湖泊湿地退化趋势预测第142-145页
   ·本章小结第145-14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48-153页
   ·主要结论第148-150页
   ·存在的问题第150-151页
   ·展望第151-153页
在读博士期间科研活动及科研成果第153-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5页
后记第165-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微囊藻毒素和含硫衍生污染物研究
下一篇: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