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6页 |
·微流体技术 | 第10页 |
·光流体技术 | 第10-16页 |
·光流体的优点 | 第11页 |
·光流体器件的加工 | 第11-12页 |
·光流体器件的基本界面 | 第12-14页 |
·光流体器件的主要功能 | 第14-16页 |
·荧光分子及粒子的检测 | 第16-20页 |
·纳米尺度荧光分子检测 | 第17-19页 |
·荧光粒子检测及流式细胞仪 | 第19-20页 |
·消逝波及光学检测 | 第20-23页 |
·基于消逝波的光学波导器件 | 第20-22页 |
·基于消逝波的全内反射显微成像 | 第22-23页 |
·声波器件与微流体 | 第23-24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 第24-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6页 |
第二章 可调二维液体梯度折射率透镜的可变聚焦及荧光增强 | 第36-52页 |
·研究背景 | 第36-37页 |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37-4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第三章 微流体液核波导及表面等离子体荧光增强 | 第52-76页 |
·研究背景 | 第52-54页 |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器件 | 第54-61页 |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55-5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金属纳米粒子与荧光 | 第61-64页 |
·微流体波导器件 | 第64-71页 |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65-6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第四章 基于消逝波的微流体液—液界面器件与荧光粒子检测 | 第76-92页 |
·研究背景 | 第76-77页 |
·微流体液—液界面波导与荧光粒子检测 | 第77-82页 |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78-8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0-82页 |
·微流体液—液界面全内反射器件与荧光粒子检测 | 第82-89页 |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84-8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第五章 声表面波对—维液体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调控 | 第92-102页 |
·研究背景 | 第92-93页 |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93-9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5-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第六章 微流体通道内通过垂直声表面波的连续粒子分离 | 第102-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2-103页 |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103-106页 |
·声波分离粒子原理 | 第103-105页 |
·声波分离器件的加工及实验 | 第105-10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0页 |
·粒子分离处理 | 第106-108页 |
·分离效率分析 | 第108-109页 |
·理论分析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6页 |
第七章 基于声表面波的微流体全内反射液—液界面荧光粒子检测 | 第116-1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6-117页 |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117-12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0-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6页 |
第八章 基于声表面波的细胞膜表面光散射测量 | 第126-13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6-127页 |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127-12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9-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4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4-138页 |
·本论文总结 | 第134-135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35-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