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合成高分子对视黄醛膜蛋白功能的影响及相应功能材料的研究

目录第1-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4页
   ·引言第14-15页
   ·背景知识介绍第15-22页
     ·嗜盐菌第15-17页
     ·细菌视紫红质(BR)和古紫质4(AR4)膜蛋白第17-22页
       ·BR和AR4的结构第17-20页
       ·BR和AR4的功能第20-22页
   ·研究进展第22-34页
     ·膜蛋白的质子泵机理和光循环特性第23-29页
       ·BR的质子泵机理和光循环特性第23-28页
       ·AR4的质子泵机理和光循环特性第28-29页
     ·BR的技术应用第29-34页
       ·光电应用第30-31页
       ·光色应用第31-34页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思路第34-37页
 参考文献第37-44页
第二章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对细菌视紫红质(BR)功能的影响第44-76页
   ·前言第45-47页
   ·材料和方法第47-49页
     ·原料和试剂第47页
     ·样品的制备第47-48页
     ·实验方法第48-49页
       ·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第48页
       ·质子泵和光循环第48页
       ·CMC的测定第48页
       ·动态光散射第48页
       ·透射电镜第48-49页
       ·离心第49页
       ·复合膜的制备第49页
   ·结果第49-62页
     ·BR在P123溶液中的光电响应和光色响应第49-50页
     ·BR的M中间态的衰减随搅拌时间的变化第50-51页
     ·在P123溶液中M态寿命随pH的变化第51-52页
     ·BR在P123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M态寿命随P123对BR的摩尔比的变化第52-54页
     ·M态衰减和质子提取随P123浓度增加急剧变慢与大分子胶束的形成有关第54-56页
     ·胶束的动态光散射(DLS)测量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第56-58页
     ·BR/P123组装体在PVA干膜中的的M态衰减第58-59页
     ·BR在其他化合物溶液中的M中间态寿命第59-61页
     ·BR在P123和Triton X-100溶液中的CD光谱比较第61-62页
   ·讨论第62-66页
     ·紫膜和Pluronic分子的自组装第62-64页
     ·不同两亲性分子处理后的M态衰减和质子提取时间的延长第64-66页
   ·小结与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6页
第三章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对古紫质4(AR4)功能的影响第76-96页
   ·前言第76-78页
   ·材料和方法第78-80页
     ·原料与试剂第78-79页
     ·样品的制备第79页
     ·实验方法第79-80页
       ·质子泵和光循环第79页
       ·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第79页
       ·CMC的测定第79-80页
   ·结果第80-88页
     ·AR4在P123溶液中的吸收光谱的变化第80-81页
     ·P123的对AR4的M中间态寿命和质子泵的影响第81-83页
     ·不同浓度的P123对AR4的M态寿命的影响第83-84页
     ·M中间态寿命的延长与P123的胶束形成有关第84-86页
     ·Pluronic系列中其它共聚物对AR4的M态寿命的影响第86-87页
     ·去垢剂对AR4和BR的影响比较第87-88页
   ·讨论第88-90页
     ·P123与紫红膜的自组装第88-89页
     ·AR4与BR膜蛋白脂环境的差别导致去垢剂对它们的影响不同第89-90页
   ·小结与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第四章 利用共聚物水凝胶包埋与BR基因工程突变相结合制备具有长中间态寿命的高水含量功能材料第96-116页
   ·前言第96-98页
   ·材料和方法第98-100页
     ·原料与试剂第98页
     ·大单体F127-DA的合成第98-99页
     ·实验方法第99-100页
       ·样品的制备第99-100页
       ·动力学光谱检测第100页
       ·可见吸收光谱检测第100页
   ·结果第100-108页
     ·吸收光谱变化第100-101页
     ·闪光激发诱导的M中间态动力学曲线的pH依赖性第101-103页
     ·M态衰减时间常数对F127-DA/BR-D96N摩尔比的依赖性第103-104页
     ·复合水凝胶材料的制备第104-105页
     ·M中间态在水凝胶复合材料中的寿命第105-108页
       ·热引发体系APS+TEMED聚合水凝胶的M态寿命第105-107页
       ·紫外光引发体系D2959聚合水凝胶的M态寿命第107-108页
     ·紫外光引发制备的水凝胶材料的光致变色性能第108页
   ·讨论第108-110页
   ·小结与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6页
第五章 视黄醛膜蛋白/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与光学性能测试第116-135页
   ·前言第116-118页
   ·材料与方法第118-121页
     ·原料和试剂第118-120页
       ·野生BR、AR4和突变体BR-D96N的获取第118页
       ·重组AR4的获取第118-119页
       ·点突变体BR-D96V的获取第119-120页
     ·膜蛋白/PVA复合膜的制备第120-121页
     ·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第121页
   ·结果与讨论第121-130页
     ·重组AR4/PVA复合膜性能研究第121-125页
       ·野生型AR4的光致变色性能第121-122页
       ·重组AR4/PVA复合膜的光致变色性能第122-123页
       ·重组AR4/PVA复合膜的M态衰减动力学第123-124页
       ·对重组AR4/PVA复合膜进行简单图案记录第124-125页
     ·BR-D96V/PVA film的光学性能表征第125-130页
       ·BR-D96V的闪光激发诱导的M中间态动力学第125-127页
       ·BR-D96V/PVA复合膜的光致变色性能第127-128页
       ·BR-D96V/PVA复合膜的简单图案记录第128-129页
       ·BR-D96V/PVA复合膜的全光学图案显示第129-130页
   ·小结与展望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5页
第六章 视黄醛膜蛋白/PEG-D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学性能表征第135-151页
   ·前言第135-137页
     ·膜蛋白/PEG-DA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第137-141页
     ·膜蛋白/PEG-DA复合膜的制备第137-139页
       ·原料和试剂第137-138页
       ·复合膜的制备第138-139页
       ·紫外光照聚合时间的选择第139页
     ·膜蛋白/PEG-DA复合膜的光学性能表征第139-141页
   ·单聚体BR/PEG-DA复合膜的制备尝试第141-147页
     ·单聚体BR/PEG-DA复合膜制备方法一第142-143页
     ·单聚体BR/PEG-DA复合膜制备方法二第143-144页
     ·Triton X-100处理紫膜后得到的单聚体BR的稳定性及其原因探讨第144-147页
   ·小结与展望第147-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51-154页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51-152页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52页
   ·本论文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第152-153页
   ·本论文工作的延续和展望第153-154页
附录一 嗜盐菌的培养和膜蛋白的分离提取第154-159页
附录二 动力学光谱仪工作原理第159-162页
附录三 DPH对紫膜中BR吸收的影响第162-164页
附录四 各类盐溶液的饱和蒸汽压和相对湿度第164-165页
附录五 涉及的合成实验第165-174页
附录六 BR和AR4的氨基酸序列及二十种氨基酸分类表第174-177页
作者简历和论文第177-180页
致谢第180-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的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一种能源地缘政治学的分析
下一篇:基于光流体技术的生物医学微流体芯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