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音论文--现代语音论文

汉语借词音系学--以英源借词的语音和音系分析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0页
 第一节 文献综述第16-26页
     ·理论的渊源第16-17页
     ·术语名称及内涵的界定第17-20页
     ·文献评论第20-22页
     ·目前研究的不足第22-26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第26-30页
     ·研究语料第26-29页
     ·研究目标第29页
     ·内容安排第29-30页
第二章 理论介绍第30-43页
 第一节 借词音系学第30-34页
     ·语音观点第31-32页
     ·音系观点第32-33页
     ·音系知觉观点第33-34页
 第二节 优选论第34-43页
     ·理论框架第35-36页
     ·OT的分析第36-38页
     ·OT的表达方式第38-39页
     ·OT理论中的制约条件第39-40页
     ·余论第40-43页
第三章 英语和汉语的音系第43-61页
 第一节 英语的音系第43-52页
     ·辅音系统第43-45页
     ·元音系统第45-48页
     ·音节、音节结构及音段配置第48-50页
     ·成音节性辅音第50页
     ·重音模式第50-52页
 第二节 汉语的音系第52-60页
     ·辅音系统第52-53页
     ·元音系统第53-55页
     ·音节、音节结构及音段配置第55-59页
     ·声调系统第59-60页
 第三节 结语第60-61页
第四章 汉语中英源借词的音系分析——辅音篇第61-104页
 第一节 塞音第62-72页
     ·汉英塞音的界定与比较第62-63页
     ·基于汉英塞音异同对借用模式的设想第63-64页
     ·个案分析第64-71页
     ·小结第71-72页
 第二节 擦音第72-80页
     ·汉英擦音的界定与比较第72-73页
     ·个案分析第73-79页
     ·小结第79-80页
 第三节 塞擦音第80-83页
     ·汉英塞擦音的界定与比较第80-81页
     ·个案分析第81-82页
     ·余论——关于英语中的/tr/、/dr/第82-83页
     ·小结第83页
 第四节 流音第83-93页
     ·汉英流音的界定与比较第83-85页
     ·个案分析第85-92页
     ·小结第92-93页
 第五节 鼻音第93-98页
     ·汉英鼻音的界定与比较第93-94页
     ·个案分析第94-98页
     ·小结第98页
 第六节 滑音第98-101页
     ·汉英滑音的界定与比较第98-99页
     ·个案分析第99-100页
     ·小结第100-101页
 第七节 总结与讨论第101-104页
第五章 汉语中英源借词的音系分析——元音篇第104-120页
 第一节 汉英元音的界定和比较第105-107页
 第二节 个案分析第107-117页
     ·前高元音第107-109页
     ·前中元音第109-110页
     ·后高元音第110-112页
     ·前低元音第112-113页
     ·央低元音第113-114页
     ·央元音第114-116页
     ·中后元音第116-117页
 第三节 总结与讨论第117-120页
第六章 借词音系学中的修补策略第120-135页
 第一节 增音第121-129页
     ·增音的原因第122-124页
     ·增音的位置第124-125页
     ·增音的音质第125-128页
     ·小结第128-129页
 第二节 删音第129-135页
     ·删音的原因第130-131页
     ·删音的位置第131-132页
     ·删音的优选层级第132-134页
     ·小结第134-135页
第七章 韵律特征的借用模式第135-148页
 第一节 重音语言与声调语言第135-136页
 第二节 英语的重音第136页
 第三节 汉语是否有重音第136-140页
     ·感知研究第137-138页
     ·语音实验第138-139页
     ·音系分析第139-140页
     ·小结第140页
 第四节 声调与汉语的声调模式第140-141页
 第五节 单音节的韵律借用模式第141-144页
 第六节 双音节的韵律借用模式第144-146页
 第七节 插入元音的声调指派第146-147页
 第八节 结语第147-148页
第八章 词汇借用过程中的例外现象及解释第148-158页
 第一节 拼写法的影响第148-153页
     ·源语言拼写形式与读音映射的错误类推第149-150页
     ·拼写形式的多种用法第150-152页
     ·汉语拼音的影响第152页
     ·小结第152-153页
 第二节 方言音系的影响第153-155页
 第三节 用字的选择与语义的影响第155-156页
 第四节 结语第156-158页
第九章 结语第158-164页
 第一节 总结与讨论第158-161页
 第二节 理论的探讨与思考第161-163页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第163-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6页
附录第176-194页
致谢第194-196页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目录第196页

论文共1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
下一篇: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