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1 绪论 | 第13-39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工业过程的控制、监测和诊断方法 | 第14-17页 |
·复杂工业过程的控制方法 | 第14-15页 |
·分散控制 | 第14页 |
·智能控制 | 第14-15页 |
·复杂工业过程的监测和诊断方法 | 第15-17页 |
·分散预测控制的发展和现状 | 第17-23页 |
·预测控制的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分散预测控制的研究概况 | 第19-23页 |
·粗糙控制的发展和现状 | 第23-28页 |
·粗糙集和粗糙控制 | 第23-25页 |
·粗糙控制的研究概况 | 第25-28页 |
·控制性能评价的发展和现状 | 第28-3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8-29页 |
·控制系统性能评价技术的理论研究 | 第29-31页 |
·工业应用情况 | 第31-33页 |
·主要产品 | 第33-34页 |
·振荡诊断领域的研究 | 第34-36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36-39页 |
2 多时标分散预测控制算法 | 第39-59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预测控制的一般描述 | 第40-41页 |
·动态大系统的分散控制 | 第41-47页 |
·大规模问题的分解 | 第41-44页 |
·通信迭代 | 第44-46页 |
·Nash最优概念 | 第46-47页 |
·多时标分散预测控制算法 | 第47-54页 |
·多时标信息预估 | 第49-51页 |
·多时标分散预测控制算法描述 | 第51-53页 |
·多时标分散DMC算法及分析 | 第53-54页 |
·仿真实例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3 基于粗糙集的Bang-Bang和PID集成控制器的设计 | 第59-71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粗糙集理论 | 第60-61页 |
·Bang-Bang控制和PID控制 | 第61-62页 |
·粗糙控制器的设计 | 第62-66页 |
·粗糙规则的产生 | 第62-63页 |
·粗糙控制器的综合设计 | 第63-64页 |
·粗糙集知识库 | 第64-65页 |
·粗糙推理 | 第65-66页 |
·实验仿真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71页 |
4 基于遗忘因子的控制回路性能评价方法 | 第71-85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基于最小方差准则的性能评价 | 第72-74页 |
·过程时滞的预估 | 第74-76页 |
·基于遗忘因子的最小方差指标预估 | 第76-77页 |
·仿真 | 第77-79页 |
·工业应用实例 | 第79-83页 |
·性能改进效果 | 第79-82页 |
·性能改进效果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5 一种基于闭环测试的振荡诊断方法 | 第85-97页 |
·引言 | 第85-86页 |
·回路振荡的原因 | 第86-88页 |
·闭环测试 | 第88-89页 |
·振荡的诊断 | 第89-90页 |
·仿真实例 | 第90-96页 |
·仿真效果 | 第90-94页 |
·对比实验 | 第94-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6 控制性能监控与优化系统在PTA生产装置上的应用 | 第97-117页 |
·引言 | 第97-98页 |
·PTA生产流程简介及现状分析 | 第98-100页 |
·PTA生产装置控制系统实时性能监控和优化整定系统 | 第100-110页 |
·PTA生产装置基础控制回路实时性能监控与评估系统 | 第101-106页 |
·FrontAMC的作用和功能 | 第101-102页 |
·FrontAMC的功能模块 | 第102-106页 |
·FrontAMC的投运 | 第106页 |
·PTA生产装置基础回路的模型测试与辨识 | 第106-108页 |
·PTA生产装置基础回路PID参数鲁棒优化整定系统 | 第108-110页 |
·PTA装置实时性能监控和优化整定系统的实施情况 | 第110-115页 |
·PTA生产装置实时性能监控系统的应用实例 | 第110-112页 |
·PTA生产装置优化整定系统的运行效果 | 第112-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7 总结和展望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7页 |
个人简历、在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