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微网逆变器下垂控制及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的研究 | 第19-36页 |
2.1 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9-22页 |
2.1.1 电气部分 | 第19-21页 |
2.1.2 机械部分 | 第21-22页 |
2.2 微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 第22-26页 |
2.2.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2.2.2 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2.2.3 两相旋转坐标系下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2.3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逆变器控制 | 第26-31页 |
2.3.1 虚拟同步发电机本体设计 | 第26-28页 |
2.3.2 有功-频率控制 | 第28-29页 |
2.3.3 无功-电压控制 | 第29-30页 |
2.3.4 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框图 | 第30-31页 |
2.4 VSG关键参数的影响 | 第31-33页 |
2.4.1 转动惯量的影响 | 第32页 |
2.4.2 阻尼系数的影响 | 第32-33页 |
2.4.3 调频系数的影响 | 第33页 |
2.5 VSG与下垂控制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基于分段下垂系数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 第36-58页 |
3.1 分段下垂系数的提出 | 第36-39页 |
3.2 基于分段下垂系数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器的设计 | 第39-43页 |
3.2.1 有功一频率控制器设计 | 第39-43页 |
3.2.2 无功一电压控制器设计 | 第43页 |
3.3 虚拟同步发电机算法的结构 | 第43-45页 |
3.4 主电路的SVPWM调制 | 第45-48页 |
3.5 仿真分析 | 第48-57页 |
3.5.1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光伏发电系统仿真模型 | 第48-53页 |
3.5.2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53-57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57-58页 |
第4章 实验系统搭建与验证 | 第58-72页 |
4.1 实验系统硬件结构 | 第58-59页 |
4.2 主电路硬件设计 | 第59-62页 |
4.2.1 前级电池参数 | 第59页 |
4.2.2 功率模块IPM | 第59-60页 |
4.2.3 LCL滤波电路 | 第60-62页 |
4.3 控制电路设计 | 第62-65页 |
4.3.1 采样电路 | 第62-64页 |
4.3.2 光耦隔离电路 | 第64页 |
4.3.3 保护电路 | 第64-65页 |
4.4 系统软件设 | 第65-71页 |
4.4.1 主程序 | 第66页 |
4.4.2 中断服务程序 | 第66-67页 |
4.4.3 功能服务程序 | 第67-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2-73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2页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