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数字和热红外图像在作物长势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2 无人机在作物冠层信息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2.1 利用无人机数字图像监测棉花长势信息 | 第16-18页 |
2.1.1 试验设计 | 第16页 |
2.1.2 无人机数字图像的采集 | 第16页 |
2.1.3 棉花冠层图像的拼接 | 第16-17页 |
2.1.4 棉花冠层颜色信息的提取 | 第17页 |
2.1.5 棉花生育期调查 | 第17-18页 |
2.1.6 棉花LAI和生物量的获取 | 第18页 |
2.1.7 棉花冠层PAR截获率的测定 | 第18页 |
2.2 利用无人机热红外成像监测脱叶剂使用后棉花冠层变化 | 第18-19页 |
2.2.1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2.2.2 热红外图像的获取 | 第18-19页 |
2.2.3 棉花上部叶片温度的获取 | 第19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使用无人机数码影像监测棉花长势信息 | 第21-49页 |
3.1 棉花重要特征参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 | 第21-25页 |
3.1.1 LAI随播种后天数的变化 | 第21-22页 |
3.1.2 地上部生物量随播种后天数的变化 | 第22-23页 |
3.1.3 冠层PAR截获率随播种后天数的变化 | 第23-25页 |
3.2 17个颜色指数随生育期发展的变化特征 | 第25-40页 |
3.2.1 颜色指数r、g、b、H、S、I随生育期发展的变化特征 | 第25-26页 |
3.2.2 颜色指数bg、rg、rb、bgr、rgb、gbr随生育期发展的的变化特征 | 第26-27页 |
3.2.3 颜色指数NGRDI、NGBDI、GLI、RGBVI、ExG随生育期发展变化特征 | 第27-40页 |
3.3 棉花重要特征参数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40-47页 |
3.3.1 LAI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40页 |
3.3.2 地上部生物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40-41页 |
3.3.3 PAR截获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41-47页 |
3.4 讨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利用机载红外相机监测脱叶剂使用后棉花冠层温度变化 | 第49-53页 |
4.1 脱叶剂使用后棉花冠层温度1 d中的反映差别 | 第49-50页 |
4.2 脱叶剂使用后连续几天棉花冠层温度的反映差别 | 第50-51页 |
4.3 脱叶剂使用组与对照组棉花叶片温的的反映差别 | 第51-52页 |
4.4 讨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3-54页 |
5.1 无人机可见光成像对LAI的监测 | 第53页 |
5.2 无人机可见光成像对PAR截获率的监测 | 第53页 |
5.3 无人机可见光对地上部生物量的监测 | 第53页 |
5.4 无人机热红外相机对脱叶剂使用后棉田冠层温度的监测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