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森林土壤生物学论文

尾巨桉叶化感效应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影响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词表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尾巨桉与化感作用第13-15页
        1.1.1 化感作用的普遍性第13页
        1.1.2 化感作用的复杂性第13页
        1.1.3 尾巨桉的化感作用第13页
        1.1.4 桉树林水分问题第13-14页
        1.1.5 桉树林土壤养分的问题第14-15页
    1.2 典型化感物质与化感作用机制第15-16页
        1.2.1 影响土壤养分第15页
        1.2.2 影响光合作用第15页
        1.2.3 影响呼吸作用第15-16页
        1.2.4 影响生物膜第16页
        1.2.5 影响细胞分裂、伸长及亚显微结构第16页
        1.2.6 影响水分吸收利用第16页
        1.2.7 影响酶活性第16页
        1.2.8 影响激素代谢第16页
    1.3 化感作用与土壤微生物第16-18页
        1.3.1 化感物质直接作用于土壤微生物第16-17页
        1.3.2 土壤微生物转化化感物质第17页
        1.3.3 凋落物与土壤微生物第17-18页
        1.3.4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第18页
        1.3.5 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状况第18页
    1.4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第18-20页
        1.4.1 传统土壤微生物培养方法第18-19页
        1.4.2 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高通量测序鉴定微生物种类第19页
        1.4.3 BIOLOG微平板研究微生物的功能第19页
        1.4.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昀意义第19页
        1.4.5 相关分析的运用第19-2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0页
    1.6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7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尾巨桉叶的化感效应第22-35页
    2.1 实验仪器第22页
    2.2 实验试剂第22页
    2.3 实验材料第22页
    2.4 实验方法第22-23页
        2.4.1 三桠苦的种植第22页
        2.4.2 SOD活性、MDA含量的测量第22页
        2.4.3 叶绿素、光合作用的测量第22-23页
        2.4.4 土壤水解性N、pH、有效K、有效P含量的测量第23页
        2.4.5 平板菌落计数第23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23-35页
        2.5.1 尾巨桉叶化感作用对三桠苦株高的影响第23-24页
        2.5.2 尾巨桉叶化感作用对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第24-26页
        2.5.3 尾巨桉叶化感作用对三桠苦光合系统的影响第26-29页
        2.5.4 尾巨桉叶化感作用对对土壤pH的影响第29页
        2.5.5 尾巨桉叶化感作用对土壤N含量的影响第29-31页
        2.5.6 尾巨桉叶化感作用对土壤P含量的影响第31页
        2.5.7 尾巨桉叶化感作用对土壤有效K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2.5.8 尾巨桉叶化感作用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第32-35页
第三章 尾巨桉叶化感效应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第35-40页
    3.1 实验仪器第35页
    3.2 实验试剂第35页
    3.3 实验材料第35页
    3.4 实验方法第35页
        3.4.1 小白菜种子的萌发第35页
        3.4.2 土壤N、P、K含量的测量第35页
    3.5 结果与分析第35-40页
        3.5.1 尾巨桉化感作用对小白菜种子萌发数的影响第35-37页
        3.5.2 尾巨桉化感作用对土壤有效N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3.5.3 尾巨桉化感作用对土壤有效P含量的影响第38-39页
        3.5.4 尾巨桉化感作用对土壤有效K含量的影响第39-40页
第四章 尾巨桉叶化感效应与土壤微生物功能的相关性第40-67页
    4.1 实验仪器第40页
    4.2 实验试剂第40页
    4.3 实验材料第40页
    4.4 实验方法第40页
    4.5 结果与分析第40-67页
        4.5.1 尾巨桉叶与土壤微生物分解单糖类底物及其衍生物的能力的关系第42-48页
        4.5.2 尾巨桉叶与土壤微生物分解二糖、多糖底物的能力的关系第48-52页
        4.5.3 尾巨桉叶与土壤微生物分解氨基酸底物及其衍生物的能力的关系第52-57页
        4.5.4 尾巨桉叶与土壤微生物分解脂肪酸和脂类分解的能力的关系第57-61页
        4.5.5 尾巨桉叶与土壤微生物分解代谢中产物、次生代谢物的能力的关系第61-63页
        4.5.6 土壤有效N、P、K含量与土壤微生物功能的相关性第63-66页
        4.5.7 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尾巨桉叶化感效应与土壤微生物种类的相关性第67-82页
    5.1 实验仪器第67页
    5.2 实验试剂第67页
    5.3 实验材料第67页
    5.4 实验方法第67-70页
        5.4.1 样品的预处理第67-68页
        5.4.2 提取DNA第68页
        5.4.3 PCR扩增第68-70页
        5.4.4 定量混合第70页
        5.4.5 数据处理第70页
    5.5 结果与分析第70-82页
        5.5.1 各土样细菌数量第70-71页
        5.5.2 各土样特有细菌数量第71-72页
        5.5.3 尾巨桉林下土壤细菌的Alpha多样性第72页
        5.5.4 萌发数与各水平细菌的关系第72-75页
        5.5.5 土壤有效N含量与各水平细菌的关系第75-77页
        5.5.6 土壤有效P含量与各水平细菌的关系第77-79页
        5.5.7 土壤有效K含量与各水平细菌的关系第79-80页
        5.5.8 检索土样中能分解特定化感物质的微生物第80-8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6页
    6.1 结论第82-84页
    6.2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附录第92-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装配式复合墙板抗风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天津生态图书馆实腹钢梁节点焊接残余应力监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