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

制度的力量--达龙·阿西奠格鲁政治发展理论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导论第15-35页
    1.1 研究缘起:寻找发展问题的根源第15-17页
    1.2 政治发展研究的制度之维第17-19页
        1.2.1 政治发展概念辩析第17-18页
        1.2.2 政治发展理论的“制度论”的发展第18-19页
    1.3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第19-22页
        1.3.1 介绍一种政治发展研究的新范式、新论阈第20-21页
        1.3.2 超越碎片化研究现状,提炼系统性理论框架第21页
        1.3.3 为中国问题解决方案提供理论资源和现实启示第21-22页
    1.4 文献综述第22-29页
        1.4.1 国外对阿西莫格鲁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6页
        1.4.2 国内对阿西莫格鲁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29页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第29-32页
        1.5.1 研究方法第29-30页
        1.5.2 论文结构第30-32页
    1.6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32-35页
2 制度与发展:阿西莫格鲁政治发展理论概述第35-51页
    2.1 阿西莫格鲁的生平与学术成就第35-36页
    2.2 阿西莫格鲁的研究布局第36-38页
    2.3 阿西莫格鲁的学术思想渊源第38-41页
    2.4 阿西莫格鲁政治发展理论的主要框架第41-45页
        2.4.1 权力与制度第42-43页
        2.4.2 民主化和政治制度变迁第43页
        2.4.3 经济结构与民主化第43-44页
        2.4.4 制度与新国富论第44-45页
    2.5 阿西莫格鲁政治发展理论代表作简介第45-51页
        2.5.1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第45-47页
        2.5.2 《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第47-48页
        2.5.3 《发展理论的新进展》第48-51页
3 政治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框架第51-67页
    3.1 理解政治制度:决定分配的集体行动协议第51-55页
    3.2 “制度变迁”研究的不同视角第55-56页
    3.3 阿西莫格鲁对政治制度的研究第56-67页
        3.3.1 阿西莫格鲁制度研究的理论要点第56-58页
        3.3.2 政治制度变迁第58-59页
        3.3.3 七大影响民主均衡的比较静力学因素第59-62页
        3.3.4 影响政治制度变迁的权力动态学第62-67页
4 民主化模型第67-77页
    4.1 民主化研究:繁荣的“静力学”与起步的“动力学”第67-69页
    4.2 经济分析法与理论模型第69-77页
        4.2.1 偏好、约束的均衡与“理性选择”第69-70页
        4.2.2 社会冲突论与承诺问题的解决第70-71页
        4.2.3 阿西莫格鲁的民主化模型第71-77页
5 经济结构与民主化第77-83页
    5.1 产业经济结构———“资本密集度”与民主化第77-79页
    5.2 产权分布的人群结构——中产阶级与民主化第79-80页
    5.3 全球流动的资本与贸易——经济全球化与民主化第80-83页
6 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互动的“新政治经济学”第83-103页
    6.1 经济发展归因:制度决定论第83-93页
        6.1.1 经济发展归因的不同理论及其局限性第84-87页
        6.1.2 “制度”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第87-93页
    6.2 “制度逆转”驱动“财富逆转”:第93-96页
        6.2.1 制度进步促成西方世界的兴起第93-94页
        6.2.2 “制度逆转”与经济增长第94-96页
    6.3 政治平等与经济增长第96-97页
    6.4 经济落后的政治分析暨无效制度的选择第97-99页
    6.5 制度指数、制度弹性和制度质量第99-103页
7 阿西莫格鲁政治发展理论的价值与限度第103-116页
    7.1 阿西莫格鲁政治发展理论的价值与重要性第103-106页
    7.2 阿西莫格鲁政治发展理论的局限性分析第106-116页
        7.2.1 部分理论观点和论证过程不够周延第106-112页
        7.2.2 论证方法的不足第112-113页
        7.2.3 存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偏见第113-114页
        7.2.4 未能全面准确解释中国经验第114-116页
8 政治发展的“制度论”对中国的启示第116-134页
    8.1 全球经济危机与中国模式的价值确认第116-119页
        8.1.1 一场系统性的制度危机第116-117页
        8.1.2 聚焦中国故事第117-119页
    8.2 阿西莫格鲁研究中国问题的基本观点第119-122页
        8.2.1 聚焦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第119-120页
        8.2.2 创新型增长对中国长期的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第120-122页
        8.2.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以包容性制度体系为基础第122页
    8.3 启示:加快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第122-134页
        8.3.1 坚持制度自信,深化包容理念第123-126页
        8.3.2 把握窗口期机遇,加快制度改革第126-127页
        8.3.3 加强包容性制度建设,激活社会活力第127-128页
        8.3.4 约束政府权力,推动政府转型第128-130页
        8.3.5 加强能力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第130-131页
        8.3.6 放大制度的“资源性特征”,提高制度质量第131-134页
结语第134-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从“理”到“理性”—杜亚泉与新文化运动领袖论争背后的转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