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供电论文

220kV两相式光纤电流差动保护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4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第二章 两相式输电线路负荷特性及故障特征分析第14-31页
    2.1 两相式运行线路特征分析第14-20页
        2.1.1 两相式输电与三相式输电的结构分析和对比第14-16页
        2.1.2 两相式输电线路简化模型第16-17页
        2.1.3 两相式输电线路正常运行分析第17页
        2.1.4 两相式输电线路故障分析第17-20页
    2.2 两相式输电线路RTDS模型搭建第20-21页
        2.2.1 两相式输电线路RTDS模型及相关参数第20-21页
    2.3 两相式输电线路负荷特性研究第21-23页
        2.3.1 空载条件下两侧系统电气量特征第21页
        2.3.2 恒定负荷模型下两侧系统电气量特征第21-22页
        2.3.3 负荷投切过程中两侧系统电气量特征第22-23页
        2.3.4 两相式输电线路负荷特性总结第23页
    2.4 两相式输电线路故障特性研究第23-27页
        2.4.1 区内故障两侧系统电气量特征第23-25页
        2.4.2 系统侧区外故障两侧系统电气量特征第25-26页
        2.4.3 牵引负荷侧区外故障两侧系统电气量特征第26-27页
    2.5 谐波电流注入时两侧系统电气量特征第27-30页
    2.6 两相式输电线路故障特性总结第30-31页
第三章 保护装置启动元件的研究第31-35页
    3.1 常规保护装置启动元件配置第31页
        3.1.1 零序启动元件第31页
        3.1.2 变化量启动元件第31页
        3.1.3 位置不对应启动第31页
        3.1.4 弱电侧启动或远跳启动第31页
    3.2 两相式电铁输电线路保护装置启动元件的特殊性第31-32页
    3.3 两相式输电线路启动元件研究第32-33页
        3.3.1 和流启动元件第32页
        3.3.2 经距离Ⅲ段阻抗元件把关的变化量启动元件第32页
        3.3.3 过流启动元件第32-33页
    3.4 正常运行程序的相关判定第33-35页
        3.4.1 开关位置状态的确认第33页
        3.4.2 交流电压断线第33页
        3.4.3 交流电压中性线断线第33页
        3.4.4 交流电流断线(始终计算)第33-34页
        3.4.5 线路电压断线第34页
        3.4.6 过负荷告警第34页
        3.4.7 电压、电流回路零点漂移调整第34-35页
第四章 两相式光纤差动保护装置配置第35-49页
    4.1 装置总体构架第35-37页
        4.1.1 硬件框架第35-36页
        4.1.2 软件框架第36-37页
    4.2 保护功能配置第37-49页
        4.2.1 光纤电流差动保护第37-41页
        4.2.2 相间距离保护第41-43页
        4.2.3 和流保护第43-44页
        4.2.4 过流保护第44-45页
        4.2.5 跳闸逻辑方框图第45页
        4.2.6 重合闸第45-46页
        4.2.7 远跳、远传第46-47页
        4.2.8 非全相运行第47页
        4.2.9 CT断线第47页
        4.2.10 CT饱和第47页
        4.2.11 采样同步第47页
        4.2.12 通道连接方式第47-48页
        4.2.13 通信时钟第48页
        4.2.14 纵联标识码第48-49页
第五章 动模验证第49-73页
    5.1 试验模型和参数说明第49页
    5.2 装置连接第49-50页
    5.3 试验项目第50-51页
        5.3.1 区内外金属性故障第50页
        5.3.2 发展性故障第50-51页
        5.3.3 经过渡电阻短路第51页
        5.3.4 手合空线、手合故障线路及手合空载变压器第51页
        5.3.5 模拟TA断线、TA饱和第51页
        5.3.6 模拟PT断线第51页
        5.3.7 牵引站无PT测试第51页
        5.3.8 三相接线轮换测试第51页
    5.4 试验结果第51-73页
        5.4.1 保护区内外金属性故障测试第51-53页
        5.4.2 区内永久性故障测试第53-55页
        5.4.3 发展性故障测试第55页
        5.4.4 区内外经过渡电阻短路测试第55-56页
        5.4.5 手合带故障线路测试第56页
        5.4.6 系统频率偏移测试第56-57页
        5.4.7 CT断线测试第57-58页
        5.4.8 CT饱和测试第58页
        5.4.9 PT断线测试第58-59页
        5.4.10 试验录波图形第59-73页
总结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轨道车辆一系悬挂减振弹性元件制造工艺研究与性能自动化测试研制
下一篇:盾构拼装系统无线控制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