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地方金融事业论文

我国区域融资能力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5-2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7-22页
        1.2.1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第17-18页
        1.2.2 区域信贷融资差异研究第18-19页
        1.2.3 区域股票融资差异研究第19-20页
        1.2.4 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差异研究第20页
        1.2.5 区域债券融资差异研究第20-21页
        1.2.6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第21-22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22-23页
        1.3.1 研究思路第22页
        1.3.2 研究框架第22-23页
    1.4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4.1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第23-24页
        1.4.2 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第24页
        1.4.3 个别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第24页
    1.5 研究创新及不足第24-26页
        1.5.1 研究创新第24-25页
        1.5.2 研究不足第25-26页
第二章 区域融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理论及统计分析第26-45页
    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理论第26-29页
        2.1.1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第26-28页
        2.1.2 关于融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第28-29页
    2.2 区域融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第29-32页
    2.3 区域资本形成、资本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第32-43页
        2.3.1 融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第32-34页
        2.3.2 资本存量的计算第34-37页
        2.3.3 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第37-43页
    2.4 本章结论第43-45页
第三章 区域融资能力界定及评价模型构建第45-60页
    3.1 关于能力第45-46页
        3.1.1 人的能力第45页
        3.1.2 区域主体能力第45-46页
    3.2 融资能力与区域融资能力第46-52页
        3.2.1 融资能力研究的理论综述第46-48页
        3.2.2 融资能力层次第48-51页
        3.2.3 区域融资能力第51-52页
    3.3 区域融资能力的研究对象第52-54页
        3.3.1 主要融资方式的比较第52-53页
        3.3.2 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融资方式第53-54页
    3.4 区域融资能力评价方法与模型构建第54-59页
        3.4.1 区域融资能力评价指标第54-56页
        3.4.2 区域融资能力评价模型第56-59页
    3.5 本章结论第59-60页
第四章 区域融资能力评价及差异比较第60-84页
    4.1 区域信贷融资能力评价及差异比较第60-64页
        4.1.1 区域信贷融资规模的差异第60-62页
        4.1.2 区域信贷融资成本的差异第62-64页
    4.2 区域股票融资能力评价及差异比较第64-71页
        4.2.1 区域股票融资规模的差异第64-69页
        4.2.2 区域股票融资成本的差异第69-71页
    4.3 区域债券融资能力评价及差异比较第71-78页
        4.3.1 区域债券融资规模的差异第72-74页
        4.3.2 区域债券融资成本的差异第74-78页
    4.4 区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能力评价及差异比较第78-80页
    4.5 区域融资能力评价第80-82页
        4.5.1 区域融资能力综合得分第80-82页
        4.5.2 区域融资能力评价结论第82页
    4.6 本章结论第82-84页
第五章 区域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第84-117页
    5.1 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解释第84-98页
        5.1.1 正式制度差异对区域融资能力的影响第86-90页
        5.1.2 非正式制度差异对区域融资能力的影响第90-98页
    5.2 基于经济结构视角的解释第98-108页
        5.2.1 城乡结构差异对区域融资能力的影响第98-101页
        5.2.2 产业结构差异对区域融资能力的影响第101-103页
        5.2.3 产权结构差异对区域融资能力的影响第103-105页
        5.2.4 人力资本结构差异对区域融资能力的影响第105-106页
        5.2.5 区域融资规模占GDP比例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回归分析第106-108页
    5.3 基于地理区位视角的解释第108-116页
        5.3.1 自然环境差异对区域融资能力的影响第108-111页
        5.3.2 自然资源差异对区域融资能力的影响第111-113页
        5.3.3 地理区位差异对区域融资能力的影响第113-116页
    5.4 本章结论第116-117页
第六章 提高经济落后地区融资能力的政策建议第117-132页
    6.1 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的融资政策支持第117-126页
        6.1.1 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第117-122页
        6.1.2 地方政府政策第122-126页
    6.2 促进经济落后地区融资主体规范运作第126-128页
        6.2.1 法律规范性第127页
        6.2.2 财务规范性第127-128页
    6.3 培养经济落后地区的现代金融意识第128-132页
        6.3.1 融资意识第128-129页
        6.3.2 产权意识第129-130页
        6.3.3 规则意识第130页
        6.3.4 信用意识第130-132页
第七章 余论第132-135页
    7.1 关于区域融资能力的进一步研究第132-133页
        7.1.1 关于研究对象的扩展第132-133页
        7.1.2 关于融资成本指标的细化和拓展第133页
    7.2 关于区域融资能力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第133-135页
        7.2.1 从中观区域因素到微观企业因素第133-134页
        7.2.2 行业因素第134页
        7.2.3 区域政策因素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融资约束、贸易自由化与中国企业进口多元化
下一篇:新常态下货币政策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