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 第11-17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的问题 | 第13-14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4-17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 第17-18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2.2 论文结构框架以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8-20页 |
1.3.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1.3.2 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0-54页 |
第一节 新新贸易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20-34页 |
2.1.1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Melitz(2003)模型及其扩展 | 第21-27页 |
2.1.2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Melitz(2003)模型及扩展的相关经验研究 | 第27-29页 |
2.1.3 企业内生边界贸易理论及其扩展 | 第29-31页 |
2.1.4 企业内生边界贸易理论及其扩展的经验研究 | 第31-34页 |
第二节 融资约束的相关研究 | 第34-43页 |
2.2.1 融资约束内涵与外延 | 第34-35页 |
2.2.2 融资约束的测度 | 第35-36页 |
2.2.3 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6-39页 |
2.2.4 融资约束与企业进口行为 | 第39-42页 |
2.2.5 融资约束与企业贸易行为的其他研究 | 第42-43页 |
第三节 贸易自由化与企业贸易行为 | 第43-46页 |
2.3.1 贸易自由化的涵义及测度 | 第43-44页 |
2.3.2 贸易自由化与企业贸易行为 | 第44-46页 |
第四节 融资约束、贸易自由化与企业进口的行为机制 | 第46-54页 |
2.4.1 基于一般均衡的企业进口行为机制 | 第46-51页 |
2.4.2 基于跨期选择的企业进口行为机制 | 第51-54页 |
第三章 中国企业进口贸易的特征事实 | 第54-106页 |
第一节 进口贸易发展及自由化贸易政策的演进 | 第54-59页 |
3.1.1 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 | 第54-57页 |
3.1.2 我国进口贸易自由化的政策演进 | 第57-59页 |
第二节 中国企业进口多元化典型事实 | 第59-80页 |
3.2.1 中国企业进口来源地多元化 | 第59-66页 |
3.2.2 中国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多元化 | 第66-73页 |
3.2.3 中国企业进口贸易关系多元化 | 第73-80页 |
第三节 中国企业融资约束现状及其特征 | 第80-104页 |
3.3.1 中国企业内部融资约束 | 第81-92页 |
3.3.2 中国企业贷款约束分析 | 第92-97页 |
3.3.3 中国企业商业信用约束分析 | 第97-10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四章 融资约束对企业进口多元化的影响 | 第106-149页 |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 第106-107页 |
第二节 描述性分析 | 第107-128页 |
4.2.1 均值描述分析 | 第107-124页 |
4.2.2 统计图分析 | 第124-127页 |
4.2.3 变量统计说明 | 第127-128页 |
第三节 计量结果与分析 | 第128-147页 |
4.3.1 基本回归结果 | 第128-131页 |
4.3.2 稳健性检验1:更换指标 | 第131-136页 |
4.3.3 稳健性检验2:更换样本 | 第136-145页 |
4.3.4 稳健性检验3:考虑内生性 | 第145-147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第五章 贸易自由化对企业进口多元化的影响 | 第149-163页 |
第一节 模型构建 | 第149-150页 |
第二节 指标选取 | 第150-151页 |
第三节 描述性分析 | 第151-154页 |
第四节 计量结果与分析 | 第154-160页 |
5.4.1 基本回归结果 | 第154-155页 |
5.4.2 稳健性检验 | 第155-158页 |
5.4.3 内生性分析与处理 | 第158-160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60-163页 |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63-167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63-165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165-166页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第166-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