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大豆PM18α/β蛋白的酶活保护功能及互作蛋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3页
    1.1 可变剪接的概述第11-16页
        1.1.1 可变剪接的发现与机制第11-12页
        1.1.2 可变剪接的常见方式第12-13页
        1.1.3 可变剪接的生物学意义第13-14页
        1.1.4 可变剪接与植物逆境响应第14-16页
    1.2 固有无序蛋白第16-20页
        1.2.1 固有无序蛋白概述第16-17页
        1.2.2 固有无序蛋白的特性第17-18页
        1.2.3 植物固有无序蛋白的简介第18页
        1.2.4 植物固有无序蛋白与逆境胁迫的关系第18-19页
        1.2.5 植物固有无序蛋白LEA蛋白第19-20页
    1.3 目的及意义第20-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7页
    2.1 材料第23-25页
        2.1.1 植物材料第23页
        2.1.2 菌株、载体和抗体第23-24页
        2.1.3 相关引物信息第24-25页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25-29页
        2.2.1 主要试剂第25-27页
        2.2.2 主要仪器设备第27-28页
        2.2.3 主要培养基与试剂的配制第28-29页
    2.3 实验方法第29-37页
        2.3.1 PM18α和PM18β两个转录本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30页
        2.3.2 PM18α和PM18β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0-32页
        2.3.3 PM18α和PM18β蛋白的表达纯化第32-33页
        2.3.4 PM18α和PM18β蛋白的检测第33页
        2.3.5 PM18α和PM18β蛋白圆二色谱检测第33页
        2.3.6 PM18α和PM18β蛋白对LDH酶活的保护第33-34页
        2.3.7 PM18α诱饵蛋白的构建第34-35页
        2.3.8 PM18α诱饵蛋白的自激活检测第35-36页
        2.3.9 PM18α互作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第36-37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37-58页
    3.1 PM18基因两个转录本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7-41页
        3.1.1 无序性与潜在结合位点预测第37-39页
        3.1.2 功能结构域预测第39-40页
        3.1.3 亚细胞定位预测第40-41页
        3.1.4 三维结构预测第41页
    3.2 PM18α和PM18β的结构比较第41-48页
        3.2.1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第41-44页
        3.2.2 蛋白的表达纯化第44-45页
        3.2.3 PM18α和PM18β蛋白的结构第45-48页
    3.3 PM18α和PM18β蛋白的酶活保护功能比较第48-52页
        3.3.1 冻融胁迫下PM18α和PM18β对LDH酶的保护作用第48-49页
        3.3.2 高温胁迫下PM18α和PM18β对LDH酶的保护作用第49-52页
    3.4 PM18α互作蛋白的筛选第52-58页
        3.4.1 构建PM18α的诱饵蛋白第52页
        3.4.2 PM18α的诱饵蛋白自激活检测第52-53页
        3.4.3 酵母双杂交筛选结果第53-54页
        3.4.4 回转验证第54-55页
        3.4.5 测序分析第55-58页
第四章 讨论第58-64页
    4.1 PM18α与PM18β的二级结构比较第59-60页
    4.2 PM18α与PM18β蛋白酶活保护功能比较第60页
    4.3 PM18α和PM18β可能参与不同的分子应答途径第60-64页
第五章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8页
附录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Kennedy路径关键酶基因调控莱茵衣藻油脂代谢的研究
下一篇:破囊壶菌不同生长时期及氮源胁迫转录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