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7-17页 |
1.1 AD的背景介绍 | 第7-10页 |
1.1.1 AD的病因及机制 | 第7-8页 |
1.1.2 AD的诊断 | 第8-9页 |
1.1.3 AD的生物标志物 | 第9-10页 |
1.2 外泌体的背景介绍 | 第10-14页 |
1.2.1 外泌体的组成 | 第11-12页 |
1.2.2 外泌体的生物合成 | 第12页 |
1.2.3 外泌体的作用方式 | 第12页 |
1.2.4 外泌体的提取方法 | 第12-13页 |
1.2.5 外泌体的诊断治疗 | 第13页 |
1.2.6 外泌体与AD | 第13-14页 |
1.3 蛋白质组学 | 第14-16页 |
1.3.1 蛋白质组学概念 | 第14-15页 |
1.3.2 蛋白质组学技术 | 第15-16页 |
1.4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7-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2.1.1 样品来源 | 第17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4页 |
2.2.1 尿液多肽组学 | 第18-19页 |
2.2.2 尿液外泌体 | 第19-22页 |
2.2.3 iTRAQ | 第22-24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4-45页 |
3.1 超高速离心分离外泌体 | 第24-26页 |
3.1.1 外泌体的电镜观察 | 第24-25页 |
3.1.2 外泌体的蛋白质组成分析 | 第25-26页 |
3.2 尿液外泌体蛋白与尿液蛋白的对比分析 | 第26-28页 |
3.2.1 同一样品的尿液蛋白与尿液外泌体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 第27-28页 |
3.3 同一样品的尿液外泌体多肽组与蛋白质组之间的关系 | 第28-31页 |
3.4 AD患者尿液外泌体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 第31-36页 |
3.4.1 AD组与对照组尿液外泌体蛋白质水平分布特征 | 第31-32页 |
3.4.2 AD组与对照组尿液外泌体蛋白质水平的差异 | 第32-34页 |
3.4.3 AD组及对照组的尿液外泌体蛋白翻译后修饰差异 | 第34-36页 |
3.5 AD患者尿液外泌体的iTRAQ分析 | 第36-41页 |
3.5.1 实验标记信息 | 第36页 |
3.5.2 差异蛋白分析 | 第36-39页 |
3.5.3 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9-41页 |
3.6 AD尿液外泌体蛋白的个体验证 | 第41-45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5-4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附录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