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径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研究技术路径 | 第14-16页 |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4.1 创新 | 第16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20-23页 |
2.2.1 破产概率 | 第20-21页 |
2.2.2 财产保险偿付能力风险形成机制 | 第21-23页 |
2.3 “偿二代”体系下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概述 | 第23-25页 |
2.3.1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衡量指标 | 第23页 |
2.3.2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第3章 “偿二代”体系下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测算与分析 | 第25-37页 |
3.1 偿付能力相关数据来源 | 第25页 |
3.2 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测算 | 第25-31页 |
3.2.1 “偿二代”体系下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计算规则 | 第25-28页 |
3.2.2 “偿二代”体系下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测算 | 第28-29页 |
3.2.3 偿二代偿付能力充足率测算结果 | 第29-31页 |
3.3 “偿二代”体系下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变化分析 | 第31-37页 |
3.3.1 “偿一代”体系下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结果汇总 | 第31-33页 |
3.3.2 两种体系下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动态分析 | 第33-37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 | 第37-48页 |
4.1 模型设定 | 第37-38页 |
4.2 变量选取以及数据来源 | 第38-41页 |
4.2.1 预测变量 | 第38-40页 |
4.2.2 偿付风险指标变量 | 第40-41页 |
4.2.3 样本选择 | 第41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41-48页 |
4.3.1 统计性描述 | 第41-42页 |
4.3.2 T-2年的预测精度 | 第42-43页 |
4.3.3 关键指标的筛选 | 第43-44页 |
4.3.4 变量有效性分析 | 第44页 |
4.3.5 关键指标对偿付能力充足性的影响效果分析 | 第44-48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51页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5.2 建议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