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企业破产虚假诉讼概述 | 第16-24页 |
2.1 企业破产虚假诉讼概念解析 | 第16-18页 |
2.1.1 企业破产概念解析 | 第16页 |
2.1.2 虚假诉讼概念解析 | 第16-18页 |
2.1.3 企业破产中虚假诉讼行为的认定 | 第18页 |
2.2 企业破产虚假诉讼的类型 | 第18-20页 |
2.2.1 企业通过虚假诉讼假破产 | 第18-19页 |
2.2.2 企业真实破产的虚假诉讼 | 第19-20页 |
2.2.3 积极的企业破产虚假诉讼行为 | 第20页 |
2.2.4 消极的企业破产虚假诉讼行为 | 第20页 |
2.3 企业破产虚假诉讼行为的常见情形 | 第20-24页 |
2.3.1 恶意串通隐匿私分财产和财产性权利 | 第21页 |
2.3.2 无偿转让财产和财产权利 | 第21-22页 |
2.3.3 对外投资转移资产 | 第22-23页 |
2.3.4 非法提供财产担保 | 第23页 |
2.3.5 以安排职工为名逃避债务 | 第23-24页 |
第3章 企业破产虚假诉讼的危害及其成因 | 第24-31页 |
3.1 企业破产虚假诉讼的危害 | 第24-25页 |
3.1.1 道德风险 | 第24页 |
3.1.2 法律风险 | 第24-25页 |
3.1.3 社会风险 | 第25页 |
3.2 企业破产虚假诉讼的成因 | 第25-31页 |
3.2.1 科技高速发展使证据真伪更难辨别 | 第25-26页 |
3.2.2 审判人员的自身素养有待提高 | 第26页 |
3.2.3 政府在企业破产中履职不完善 | 第26-27页 |
3.2.4 关于企业破产法律规定有待细化 | 第27-28页 |
3.2.5 市场经济失灵 | 第28页 |
3.2.6 企业破产虚假诉讼成本低 | 第28-29页 |
3.2.7 破产犯罪的刑罚力度偏轻 | 第29页 |
3.2.8 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29-31页 |
第4章 企业破产虚假诉讼的规制必要性与对策建议 | 第31-43页 |
4.1 规制企业破产虚假诉讼的必要性 | 第31-35页 |
4.1.1 规制企业破产虚假诉讼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要求 | 第31页 |
4.1.2 企业破产虚假诉讼是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 | 第31-32页 |
4.1.3 规制企业破产虚假诉讼是政府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 | 第32-34页 |
4.1.4 规制企业破产虚假诉讼是维护破产利益相关者的有效路径 | 第34-35页 |
4.2 规制企业破产虚假诉讼的对策建议 | 第35-43页 |
4.2.1 明确破产原因制度 | 第35-36页 |
4.2.2 健全可撤销行为制度 | 第36页 |
4.2.3 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 | 第36-37页 |
4.2.4 强化法院专门队伍 | 第37-38页 |
4.2.5 优化外部环境建设诚信法治社会 | 第38-39页 |
4.2.6 企业破产需要政府履行适当职责 | 第39-40页 |
4.2.7 推动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健全信息披露 | 第40-41页 |
4.2.8 多方面提高企业破产虚假诉讼的成本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