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 第16-17页 |
2.2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模型 | 第17-20页 |
2.2.1 卡罗尔的金字塔模型 | 第17-19页 |
2.2.2 CED的同心圆模型 | 第19-20页 |
2.3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内涵 | 第20-21页 |
2.4 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主要维度 | 第21-24页 |
2.4.1 经济责任认知维度 | 第21-22页 |
2.4.2 法律责任认知维度 | 第22页 |
2.4.3 道德责任认知维度 | 第22页 |
2.4.4 实践方式认知维度 | 第22-24页 |
2.5 MBA学生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价值定位 | 第24-26页 |
2.5.1 提升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 | 第24页 |
2.5.2 促进学生事业发展的思想保证 | 第24页 |
2.5.3 推动所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迫切需要 | 第24-26页 |
第3章 中国石油大学MBA学生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26-31页 |
3.1 问卷与访谈对象选择 | 第26-27页 |
3.2 问卷、访谈方案设计 | 第27页 |
3.3 MBA学生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状况的具体分析 | 第27-31页 |
3.3.1 经济责任认知分析 | 第27-28页 |
3.3.2 法律责任认知分析 | 第28-29页 |
3.3.3 道德责任认知分析 | 第29-30页 |
3.3.4 实践方式认知分析 | 第30-31页 |
第4章 MBA学生企业社会责任认知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第31-37页 |
4.1 MBA学生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3页 |
4.1.1 经济责任认知上注重直接回报 | 第31页 |
4.1.2 法律责任认知上的被动接受 | 第31-32页 |
4.1.3 道德责任认知上的排斥性 | 第32页 |
4.1.4 实践方式认知上的单一化 | 第32-33页 |
4.2 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4.2.1 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自觉性缺失 | 第33-34页 |
4.2.2 学校未能形成系统性企业社会责任教学体系 | 第34-35页 |
4.2.3 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培育体系尚未健全 | 第35-36页 |
4.2.4 社会主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不全面 | 第36-37页 |
第5章 提升MBA学生企业社会责任认知水平的对策 | 第37-43页 |
5.1 提升社会责任的认知观念 | 第37-38页 |
5.1.1 塑造企业社会责任的自主思维 | 第37页 |
5.1.2 观念与人才培养相互融合 | 第37-38页 |
5.1.3 增加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认知 | 第38页 |
5.2 深化MBA企业社会责任教学改革 | 第38-40页 |
5.2.1 深化社会责任教学内容改革 | 第38-39页 |
5.2.2 创新企业社会责任教学方式方法 | 第39页 |
5.2.3 发挥核心多样化教学手段的促进作用 | 第39-40页 |
5.3 强化学生自我认知观念 | 第40-41页 |
5.3.1 提高学生自我社会责任的修养 | 第40页 |
5.3.2 积极参加高品质的社会责任讲座 | 第40-41页 |
5.4 积极营造出提升社会责任之环境 | 第41-43页 |
5.4.1 政府维度 | 第41页 |
5.4.2 企业维度 | 第41-42页 |
5.4.3 社会维度 | 第42-4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