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的问题 | 第10-1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问题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5-16页 |
(三)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胜任力 | 第17-18页 |
(二)班主任胜任力 | 第18-19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文献法 | 第19页 |
(二)调查法 | 第19页 |
(三)案例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21-23页 |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 第21页 |
(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 第21-22页 |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 | 第22-23页 |
二、胜任力模型 | 第23-25页 |
(一)冰山模型 | 第23-24页 |
(二)洋葱模型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小学教师班主任胜任力现状 | 第25-61页 |
一、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第25-34页 |
(一)访谈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25页 |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25-34页 |
二、小学教师班主任胜任力调查数据分析 | 第34-61页 |
(一)小学教师班主任胜任力情况 | 第34-35页 |
(二)小学教师班主任胜任力差异情况 | 第35-61页 |
第四章 小学教师班主任胜任力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61-66页 |
一、小学教师班主任胜任力存在的问题 | 第61-62页 |
(一)部分小学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知识与方法的能力较差 | 第61页 |
(二)部分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较差 | 第61页 |
(三)新手教师的班主任胜任力水平较低 | 第61页 |
(四)低学历教师班主任胜任力水平较低 | 第61-62页 |
(五)低职称教师班主任胜任力水平较低 | 第62页 |
二、小学教师班主任胜任力问题原因分析 | 第62-66页 |
(一)缺乏班主任选拔制度 | 第62页 |
(二)班主任专业培训不足 | 第62-63页 |
(三)班主任工作制度不合理 | 第63页 |
(四)班主任评价制度不健全 | 第63-64页 |
(五)班主任激励制度不完善 | 第64页 |
(六)学校管理观念陈旧 | 第64-65页 |
(七)教师主动性较差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小学班主任胜任力培养策略 | 第66-75页 |
一、建立小学班主任资格制度 | 第66-68页 |
(一)小学班主任资格制度的内涵 | 第66-67页 |
(二)小学班主任资格制度的要求 | 第67-68页 |
二、加强班主任职后专业培训 | 第68-70页 |
(一)明确培训目标 | 第68-69页 |
(二)制定培训内容 | 第69页 |
(三)选择培训形式 | 第69-70页 |
三、创新班主任工作制度 | 第70-71页 |
(一)班主任工作制度的类型 | 第70页 |
(二)新型班主任工作制度的优势 | 第70页 |
(三)创新班主任工作制度的要求 | 第70-71页 |
四、建立科学的班主任评价机制 | 第71-72页 |
(一)明确评价目的 | 第71页 |
(二)评价主体多样化 | 第71页 |
(三)评价内容科学化 | 第71-72页 |
五、建立合理班主任激励制度 | 第72-73页 |
(一)激励制度的作用 | 第72页 |
(二)有效激励制度的具体要求 | 第72-73页 |
六、建设和谐校园环境 | 第73-75页 |
(一)自然环境建设 | 第73页 |
(二)人文环境建设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1 | 第80-81页 |
附录2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