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力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困境与应对研究--以15名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为例
|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导论 | 第9-20页 |
|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原因 | 第9-10页 |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 三、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 第11-13页 |
| 四、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六、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困境中的我:荆棘遍地的求职之路 | 第20-33页 |
| 一、生存环境:就业困境的溯源 | 第20-21页 |
| 二、彷徨的我:谁的就业不迷茫 | 第21-24页 |
| (一)认知因素:就业目标不清晰 | 第21-22页 |
| (二)精神因素:就业心态不平衡 | 第22-23页 |
| (三)行为因素:就业准备不充分 | 第23-24页 |
| 三、家庭枷锁:以爱之名的就业束缚 | 第24-26页 |
| (一)家庭干预过多 | 第24-25页 |
| (二)家庭依恋过强 | 第25页 |
| (三)家庭支持不足 | 第25-26页 |
| 四、校园迷雾:梦想与现实的碰撞 | 第26-28页 |
| (一)高校因素 | 第26-27页 |
| (二)同辈因素 | 第27-28页 |
| 五、社会屏障:公平失衡的就业壁垒 | 第28-33页 |
| (一)社会工作步履蹒跚 | 第28-30页 |
| (二)就业歧视无处不在 | 第30-33页 |
| 第二章 觉醒的抗逆力:我的就业我做主 | 第33-49页 |
| 一、个人优势:应对就业困境的内在保护因素 | 第33-40页 |
| (一)人格特质:使前进成为可能 | 第34-38页 |
| (二)行动执行力:让梦想始于足下 | 第38-40页 |
| 二、环境支持:催化抗逆力运作的外在保护因素 | 第40-44页 |
| (一)家庭保护因素 | 第40-41页 |
| (二)学校保护因素 | 第41-43页 |
| (三)社会保护因素 | 第43-44页 |
| 三、抗逆力重构:就业困境下的苦尽甘来 | 第44-49页 |
| (一)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 第44-45页 |
| (二)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应对就业困境的过程分析 | 第45-47页 |
| (三)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应对就业困境的抗逆力结果 | 第47-49页 |
| 第三章 困中求进:就业困境防范机制构建思考 | 第49-54页 |
| 一、个体层面:应对就业困境的抗逆力提升建议 | 第49-51页 |
| (一)明确就业目标 | 第49页 |
| (二)平衡就业心态 | 第49-50页 |
| (三)做好就业准备 | 第50-51页 |
| 二、环境层面:应对就业困境的抗逆力提升策略 | 第51-54页 |
| (一)家庭方面 | 第51页 |
| (二)学校方面 | 第51-52页 |
| (三)社会方面 | 第52-54页 |
| 结语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附录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