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老龄化社会趋势日益加快 | 第11-12页 |
1.1.2 我国政策导向 | 第12页 |
1.1.3 城市街旁绿地对老年人健康的积极作用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3 小结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1.4.1 研究概念界定 | 第19页 |
1.4.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1页 |
1.4.3 研究范围、对象及内容 | 第21-22页 |
1.4.4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及需求 | 第24-31页 |
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及需求 | 第24-28页 |
2.1.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 第24-26页 |
2.1.2 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 第26-27页 |
2.1.3 基于老年人生理特征与需求的设计对策 | 第27-28页 |
2.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需求 | 第28-30页 |
2.2.1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 第28-29页 |
2.2.2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 第29-30页 |
2.2.3 基于老年人心理特征与需求的设计对策 | 第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广州社区街旁绿地老人活动行为调查分析 | 第31-45页 |
3.1 调查方案设计 | 第31-33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32页 |
3.1.2 调查对象 | 第32页 |
3.1.3 调查方法 | 第32页 |
3.1.4 调查街旁绿地概况 | 第32-33页 |
3.2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分析 | 第33-35页 |
3.2.1 年龄与性别 | 第33-34页 |
3.2.2 受访者的健康状况 | 第34-35页 |
3.3 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模式分析 | 第35-38页 |
3.3.1 户外活动的动因 | 第35页 |
3.3.2 户外活动的频率与时长 | 第35-36页 |
3.3.3 户外活动的半径 | 第36页 |
3.3.4 户外活动的类型 | 第36-38页 |
3.4 老年人使用后评价分析与活动需求 | 第38-43页 |
3.4.1 街旁绿地满意度评价 | 第38-39页 |
3.4.2 绿地设施评价与需求 | 第39-42页 |
3.4.3 绿地空间评价与需求 | 第42页 |
3.4.4 空间营造评价与需求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广州社区街旁绿地景观营造适老化分析 | 第45-77页 |
4.1 调查方案设计 | 第45-46页 |
4.1.1 调查目的 | 第45页 |
4.1.2 调查对象 | 第45页 |
4.1.3 调查方法 | 第45-46页 |
4.2 彩虹绿地 | 第46-56页 |
4.2.1 绿地概况 | 第46-47页 |
4.2.2 入口及服务功能空间安排 | 第47-49页 |
4.2.3 坐憩及活动设施 | 第49-51页 |
4.2.4 夜间照明及公共设施 | 第51页 |
4.2.5 绿化现状 | 第51-52页 |
4.2.6 空间营造 | 第52页 |
4.2.7 活动类型 | 第52-55页 |
4.2.8 优缺点小结 | 第55-56页 |
4.3 东山绿地 | 第56-66页 |
4.3.1 绿地概况 | 第56-57页 |
4.3.2 入口及服务功能空间安排 | 第57-59页 |
4.3.3 坐憩及活动设施 | 第59-61页 |
4.3.4 夜间照明及公共设施 | 第61页 |
4.3.5 绿化现状 | 第61-62页 |
4.3.6 空间营造 | 第62页 |
4.3.7 活动类型 | 第62-65页 |
4.3.8 优缺点小结 | 第65-66页 |
4.4 三泰绿地 | 第66-76页 |
4.4.1 绿地概况 | 第66-67页 |
4.4.2 入口及服务功能空间安排 | 第67-69页 |
4.4.3 坐憩及活动设施 | 第69-70页 |
4.4.4 夜间照明及公共设施 | 第70-71页 |
4.4.5 绿化现状 | 第71页 |
4.4.6 空间营造 | 第71-72页 |
4.4.7 活动类型 | 第72-75页 |
4.4.8 优缺点小结 | 第75-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广州社区街旁绿地适老化设计优化策略 | 第77-95页 |
5.1 形成街旁绿地网络系统规划策略 | 第77-81页 |
5.1.1 广州市街旁绿地分布及交通现状 | 第77-78页 |
5.1.2 形成街旁绿地网络系统设计要点 | 第78-81页 |
5.2 街旁绿地入口空间适老化改善策略 | 第81-83页 |
5.2.1 入口空间适老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81-82页 |
5.2.2 入口空间适老化设计要点 | 第82-83页 |
5.3 街旁绿地坐憩及活动设施适老化改善策略 | 第83-87页 |
5.3.1 坐憩设施 | 第83-84页 |
5.3.2 道路设施 | 第84-86页 |
5.3.3 健身娱乐设施 | 第86-87页 |
5.4 街旁绿地夜间照明及公共设施适老化改善策略 | 第87-89页 |
5.4.1 夜间照明设施适老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87-88页 |
5.4.2 公共卫生间适老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88页 |
5.4.3 垃圾桶适老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88-89页 |
5.5 街旁绿地绿化空间适老化改善策略 | 第89-92页 |
5.5.1 绿化空间适老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89-90页 |
5.5.2 绿化空间适老化设计要点 | 第90-92页 |
5.6 街旁绿地空间营造适老化改善策略 | 第92-94页 |
5.6.1 空间营造适老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92-93页 |
5.6.2 空间营造适老化设计要点 | 第93-9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结语与讨论 | 第95-98页 |
6.1 结语 | 第95-97页 |
6.2 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附录 1 | 第103-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