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

苏联国民经济改革研究1953-1964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导论第13-26页
    一、选题的意义第13-15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3页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3-24页
    四、研究拟突破的重点和创新点第24-26页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第26-46页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第26-33页
        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26-28页
        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经典原则第28-33页
    第二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建设的探索和规划第33-39页
        一、对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进行总体性布局第33页
        二、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行理论阐述第33-39页
    第三节 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理论第39-46页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问题第39-41页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问题第41-42页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基本经济规律的问题第42-44页
        四、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问题第44-46页
第二章 改革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基础第46-56页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提供保障和基础第46-51页
        一、改革的制度保障第46-48页
        二、改革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第48-51页
    第二节 改革的必然性及要解决的问题第51-56页
        一、影响深远的“斯大林模式”第51-53页
        二、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第53-56页
第三章 国民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第56-67页
    第一节 “赶超”思想第56-61页
        一、“赶超”思想的来源第56-59页
        二、“赶超”思想的意义第59-61页
    第二节 “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思想第61-67页
        一、对“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思想的基本定位第61页
        二、“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思想根源第61-67页
第四章 农业改革第67-107页
    第一节 苏联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第67-72页
        一、过快的集体化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第67-69页
        二、苏联农业面临的基本问题第69-72页
    第二节 农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及举措第72-93页
        一、改革领导体制促进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第73-74页
        二、农业改革的举措第74-93页
    第三节 农业改革的效果及评价第93-107页
        一、农业改革的双重效果第93-102页
        二、造成不利结果的其他原因分析第102-105页
        三、基本评价第105-107页
第五章 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第107-124页
    第一节 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第107-110页
        一、苏联工业化的特征及其意义第107-108页
        二、五十年代苏联工业管理体制出现的弊病第108-110页
    第二节 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及实践第110-113页
        一、权力下放——指导思想的确立及评析第110-111页
        二、改革的实践举措第111-113页
    第三节 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及意义第113-124页
        一、改革的三种消极结果第113-118页
        二、改革受挫的原因分析第118-120页
        三、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意义第120-124页
第六章 苏联经济改革的基本评价第124-144页
    第一节 改革受挫的总体性原因分析第124-134页
        一、改革指导思想具有先天不足和重大缺陷第124-127页
        二、混乱的指导思想对改革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第127-132页
        三、重改革轻稳定且多有反复第132-134页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影响第134-139页
        一、为苏联后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第134-136页
        二、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经验教训第136-139页
    第三节 对中国的启示第139-144页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139-141页
        二、不仅要惠民,而且要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的全面主体地位第141-142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和稳定的辩证统一第142-144页
结语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9页
    一、中文文献第146-158页
    二、外文文献第158-159页
致谢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管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与绿色增长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