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0-11页 |
1.5 本文创新 | 第11-12页 |
1.6 不足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7页 |
2.1 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2.2 盈余管理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2.2.1 国外学者的观点 | 第14-15页 |
2.2.2 国内学者的观点 | 第15-16页 |
2.3 盈余管理的国内外综述 | 第16-24页 |
2.3.1 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16-21页 |
2.3.2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 | 第21-22页 |
2.3.3 盈余管理的方式 | 第22-23页 |
2.3.4 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 第23-24页 |
2.4 审计意见的国内外综述 | 第24-25页 |
2.5 文献评述 | 第25-27页 |
2.5.1 评论 | 第25-26页 |
2.5.2 展望 | 第26-27页 |
3 盈余管理影响审计报告类型的现状分析及研究设计 | 第27-32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 第28页 |
3.3 研究步骤 | 第28-32页 |
3.3.1 盈余管理的计量 | 第28-29页 |
3.3.2 假设一的验证模型 | 第29-30页 |
3.3.3 假设二的验证模型 | 第30页 |
3.3.4 假设三的验证模型 | 第30-32页 |
4 实证分析 | 第32-40页 |
4.1 审计意见类型与盈余管理程度的相关性检验 | 第32-36页 |
4.1.1 盈余管理水平的估计 | 第32-33页 |
4.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4.1.3 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4.1.4 审计报告类型与盈余管理程度的相关性检验 | 第35-36页 |
4.2 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下的盈余管理程度检验 | 第36-37页 |
4.3 无形资产及投资性房产与盈余管理程度的相关性检验 | 第37-40页 |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40-4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5.2 展望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