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前言 | 第8-16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1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 1.2.2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1.3 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 | 第10-15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4 研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1.5 研究创新 | 第15-16页 |
| 2 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2.1 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 第16页 |
| 2.2 农村留守儿童的类型 | 第16-18页 |
| 2.2.1 家庭类型 | 第16页 |
| 2.2.2 监护类型 | 第16-17页 |
| 2.2.3 居住类型 | 第17-18页 |
| 2.3 儿童心理健康理论 | 第18页 |
| 2.4 心理健康测试方法 | 第18-19页 |
| 3 仁居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 第19-27页 |
| 3.1 样本调查 | 第19-20页 |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1页 |
| 3.3 仁居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第21-27页 |
| 3.3.1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 | 第21-22页 |
| 3.3.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性别比较 | 第22-23页 |
| 3.3.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23页 |
| 3.3.4 住校与走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23-24页 |
| 3.3.5 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24-25页 |
| 3.3.6 留守年限不同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25-26页 |
| 3.3.7 与父母团聚频率不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26-27页 |
| 4 仁居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 第27-33页 |
| 4.1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产生原因 | 第27-29页 |
| 4.1.1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的钳制 | 第27-28页 |
| 4.1.2 公共服务资源短缺 | 第28-29页 |
| 4.1.3 经济发展不平衡 | 第29页 |
| 4.1.4 家长错误的观念 | 第29页 |
| 4.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9-33页 |
| 4.2.1 社会因素 | 第30-31页 |
| 4.2.2 学校因素 | 第31-32页 |
| 4.2.3 家庭因素 | 第32页 |
| 4.2.4 个人因素 | 第32-33页 |
| 5 研究结论 | 第33-34页 |
| 6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意见建议 | 第34-39页 |
| 6.1 政府层面 | 第34-35页 |
| 6.2 学校层面 | 第35-36页 |
| 6.3 家庭层面 | 第36-37页 |
| 6.4 村级层面 | 第37-38页 |
| 6.5 社会组织层面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附录 | 第42-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