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建筑空间理论论文

茶文化背景下论消极空间的诗性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1.2.1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2.2 研究意义第17页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第17-19页
        1.3.1 研究对象第17-18页
        1.3.2 研究范围第18-19页
    1.4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第19-21页
        1.4.1 国外研究成果第19页
        1.4.2 国内研究成果第19-21页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1-23页
        1.5.1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2 研究框架第22-23页
第2章 消极空间形态第23-28页
    2.1 消极空间概述第23-24页
        2.1.1 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第23-24页
    2.2 消极空间与积极空间第24-27页
        2.2.1 对自然的理解第24-26页
        2.2.2 对建筑空间的理解第26-27页
    2.3 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茶文化与消极空间第28-60页
    3.1 茶文化概述第28-32页
        3.1.1 中国茶文化第28-31页
        3.1.2 日本茶道第31-32页
    3.2 日本茶道精神对消极空间的诠释第32-41页
        3.2.1 和敬清寂第32-33页
        3.2.2 日本茶道精神在传统庭院空间中的表达第33-35页
        3.2.3 日本茶道精神在当代建筑空间中的表达第35-37页
        3.2.4 “茶禅一味”的意境营造第37-41页
    3.3 中国茶文化精神对消极空间的诠释第41-59页
        3.3.1 和静怡真第41-42页
        3.3.2 中国茶文化精神在古典园林空间中的表达第42-48页
        3.3.3 中国茶文化精神在当代建筑空间中的表达第48-53页
        3.3.4 山水情怀的意境营造第53-59页
    3.4 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消极空间在建筑空间设计手法的探究第60-69页
    4.1 从建筑形体出发第60-63页
        4.1.1 以小化大化整为零第60-63页
    4.2 从建筑材料使用出发第63-64页
        4.2.1 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第63-64页
    4.3 从空间形态变化出发第64-67页
        4.3.1 少即是多少中见多第64-67页
    4.4 小结第67-69页
第5章 案例分析第69-79页
    5.1 中国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水岸山居”第69-75页
        5.1.1 项目概况第69-70页
        5.1.2 消极空间分析第70-75页
    5.2 中国郴州苏仙岭景观台第75-79页
        5.2.1 项目概况第75-76页
        5.2.2 消极空间分析第76-79页
结语第79-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目录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沙市经济适用房发展演变研究
下一篇:AC-13沥青混合料三维结构弹性力学性能的细观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