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新型支座的力学性能优化及其对桥梁减震效果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1.2 减隔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金属耗能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1 金属耗能器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金属耗能器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1.4 弹塑性钢减震支座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新支座力学性能的理论分析第15-22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新支座的基本特性第15页
    2.3 支座结构形式第15-16页
    2.4 力学模型第16-19页
        2.4.1 传统支座力学模型第16-17页
        2.4.2 阻尼器力学模型第17-18页
        2.4.3 新型支座的恢复力模型第18-19页
    2.5 力-位移曲线关系第19-21页
    2.6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新型支座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第22-36页
    3.1 引言第22页
    3.2 钢材的选取及材料性能试验第22-25页
        3.2.1 试件设计第22-23页
        3.2.2 试验设备第23-24页
        3.2.3 试验结果第24-25页
    3.3 新型支座的拟静力试验第25-30页
        3.3.1 试验目的第25页
        3.3.2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原理第25页
        3.3.3 低周往复加载系统第25-26页
        3.3.4 试验加载系统第26页
        3.3.5 试件设计第26-28页
        3.3.6 加载方法第28-29页
        3.3.7 试验加载制度第29-30页
    3.4 试验结果分析第30-35页
        3.4.1 应变分析第30-31页
        3.4.2 滞回曲线第31-32页
        3.4.3 骨架曲线第32-33页
        3.4.4 刚度退化第33-34页
        3.4.5 刚度对比分析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新型支座的有限元分析第36-47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X形钢阻尼器数值分析第36-42页
        4.2.1 形状参数对X形钢阻尼器力学特性的影响第38-40页
        4.2.2 水平位移幅值对耗能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4.2.3 位移边界条件对滞回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4.3 新型支座的数值分析第42-46页
        4.3.1 新支座单调加载的数值模拟第44页
        4.3.2 新支座往复加载的数值模拟第44-46页
        4.3.3 有限元模拟与试验值对比第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分析第47-71页
    5.1 引言第47页
    5.2 模型建立第47-50页
        5.2.1 基本假定第47页
        5.2.2 连续梁桥计算模型的建立第47-49页
        5.2.3 支座参数的确定第49-50页
    5.3 计算分析方法第50-52页
        5.3.1 模态分析方法第50页
        5.3.2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法第50-52页
    5.4 自振特性的分析第52-54页
    5.5 场地及地震动的输入第54-56页
    5.6 减震有效性分析第56-65页
        5.6.1 E1地震作用第56-60页
        5.6.2 E2地震作用第60-63页
        5.6.3 新支座在E2地震作用下的滞回曲线第63-65页
    5.7 新型支座的耗能分析第65-67页
    5.8 阻尼器的屈服荷载对连续桥内力响应的影响第67-69页
    5.9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72页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第76-77页
个人简历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文化语境下当代文化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探索
下一篇:火灾高温下(后)隧道围岩衬砌结构力学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