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缘起—当代城市中文化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1.2.1 城市文化对文化建筑的影响要素 | 第11页 |
1.2.2 文化建筑及其公共空间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3.1 以文化建筑为介质传播文化、丰富精神生活 | 第11-12页 |
1.3.2 探索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原则 | 第12-13页 |
1.4 期望达成的目标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2章 城市文化的形成及影响要素 | 第18-30页 |
2.1 城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19页 |
2.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19页 |
2.2 城市文化的影响要素 | 第19-27页 |
2.2.1 地域性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 第19-24页 |
2.2.2 当代城市规划理论及实践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 第24-26页 |
2.2.3 当代城市生活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 城市文化对文化建筑公共空间的作用机理 | 第27-29页 |
2.3.1 城市文化影响下的文化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内涵 | 第27-28页 |
2.3.2 城市文化影响下的文化建筑公共空间的构建内容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文化建筑及其公共空间概述 | 第30-40页 |
3.1 文化建筑的定义及特征 | 第30-31页 |
3.1.1 文化建筑的定义 | 第30页 |
3.1.2 文化建筑的特征 | 第30-31页 |
3.2 文化建筑外部的公共空间类型 | 第31-35页 |
3.2.1 广场 | 第31-33页 |
3.2.2 庭院 | 第33页 |
3.2.3 界面空间 | 第33-34页 |
3.2.4 与城市的接驳空间 | 第34-35页 |
3.3 文化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 | 第35-38页 |
3.3.1 门厅空间 | 第35-36页 |
3.3.2 共享大厅 | 第36-38页 |
3.3.3 廊道、过厅空间 | 第38页 |
3.3.4 新旧建筑的连接空间 | 第38页 |
3.3.5 学习、交流空间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城市文化语境下文化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 第40-66页 |
4.1 根植于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 | 第40-53页 |
4.1.1 延续自然场所特性 | 第40-45页 |
4.1.2 解读城市传统文化 | 第45-49页 |
4.1.3 地域性材料的使用与更新 | 第49-51页 |
4.1.4 异质同构法对传统要素的再表达 | 第51-53页 |
4.2 遵循当代城市规划、设计的设计原则 | 第53-60页 |
4.2.1 对城市肌理、轴线的运用 | 第53-56页 |
4.2.2 对城市设计解读 | 第56-58页 |
4.2.3 对话式设计 | 第58-60页 |
4.3 服务于当代城市生活的设计原则 | 第60-63页 |
4.3.1 与现代城市空间的连接 | 第60-61页 |
4.3.2 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呼应 | 第61-63页 |
4.3.3 对当代数据网络生活的呼应 | 第63页 |
4.4 城市文化影响下的文化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展望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石家庄市美术馆 | 第66-76页 |
5.1 项目概述 | 第66-72页 |
5.1.1 项目区位 | 第66-67页 |
5.1.2 设计理念 | 第67-72页 |
5.2 美术馆外部公共空间分析 | 第72-74页 |
5.2.1 城市界面到外部公共空间的延续性分析 | 第72-73页 |
5.2.2 建筑界面空间的对比 | 第73-74页 |
5.3 美术馆内部公共空间分析 | 第74-75页 |
5.3.1 内部公共空间的流线组织 | 第74页 |
5.3.2 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