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基于IPD模式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利益分配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10页
        1.1.3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IPD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基于传统模式的利益分配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IPD项目利益分配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4 研究评述第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二章 IPD模式与建设项目传统交付模式理论研究第18-34页
    2.1 建设项目传统交付模式概述第18-28页
        2.1.1 设计—招标—施工模式(DBB模式)第18-19页
        2.1.2 设计总承包模式(DB)第19-20页
        2.1.3 建设管理模式(CM)第20-22页
        2.1.4 建造-运营-移交(BOT)模式第22-23页
        2.1.5 设计-采购-建设(EPC模式)第23-24页
        2.1.6 合伙(Partnering)模式第24-25页
        2.1.7 项目总控(PC)模式第25页
        2.1.8 项目管理模式(PM)第25-27页
        2.1.9 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PPP)第27-28页
    2.2 IPD模式的产生和特点第28-31页
        2.2.1 IPD模式的产生第28-29页
        2.2.2 IPD模式的特点第29-31页
    2.3 建设项目传统交付模式与IPD模式的对比分析第31-34页
第三章 基于传统交付模式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利益分配研究——以DBB模式为例第34-39页
    3.1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概述第34-35页
        3.1.1 全生命周期的概念第34-35页
        3.1.2 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特点第35页
    3.2 基于夏普里值法的DBB模式下建设项目利益分配模型第35-37页
        3.2.1 夏普里值法第35-36页
        3.2.2 基于夏普里值法的DBB建设项目利益分配第36-37页
    3.3 DBB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利益分配第37-39页
第四章 IPD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利益分配模型的构建第39-46页
    4.1 基于夏普里值法的IPD项目利益分配模型第39-42页
        4.1.1 基于夏普里值法确定各参与方投入资源的权重第39页
        4.1.2 确定各参与方承担风险的权重第39-41页
        4.1.3 基于夏普里值法的改进利益分配模型第41-42页
    4.2 基于夏普里值法的IPD全生命周期动态利益分配模型第42-46页
        4.2.1 夏普里值法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利益分配第42-43页
        4.2.2 全生命周期动态利益分配模型下的各参与方投入资源的权重第43-44页
        4.2.3 全生命周期动态利益分配模型下的各参与方承担风险的权重第44页
        4.2.4 基于夏普里值法的IPD全生命周期动态利益分配模型第44-46页
第五章 IPD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利益分配案例分析第46-52页
    5.1 基于夏普里值法全生命周期动态利益分配模型求解第46-48页
    5.2 基于夏普里值法改进模型求解第48-5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6.1 研究结论第52-53页
    6.2 研究展望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GZ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业务转型战略研究
下一篇:中石油x试点合营加油站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