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来源与背景简述 | 第10-11页 |
1.2 环形件毛坯生产工艺简介 | 第11-14页 |
1.2.1 锻造法 | 第11-13页 |
1.2.2 轧制法 | 第13-14页 |
1.2.3 火焰切割法 | 第14页 |
1.2.4 冶金铸造法 | 第14页 |
1.3 预应力管桩端头板的行业标准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冷弯成形理论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5.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8-19页 |
第2章 环形件毛坯螺旋成形理论研究 | 第19-29页 |
2.1 螺旋成形过程基本假设 | 第19页 |
2.2 成形过程理论研究 | 第19-28页 |
2.2.1 成形与回弹过程研究 | 第19-20页 |
2.2.2 成形应力应变分析 | 第20-22页 |
2.2.3 中性层变化过程理论研究 | 第22-24页 |
2.2.4 回弹理论研究 | 第24-27页 |
2.2.5 螺旋成形仿真算法确定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螺旋成形有限元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29-50页 |
3.1 有限元建模 | 第29-32页 |
3.1.1 模型简化及网格划分 | 第29-30页 |
3.1.2 工艺参数 | 第30页 |
3.1.3 变形体材料确定 | 第30页 |
3.1.4 摩擦类型的确定 | 第30-31页 |
3.1.5 接触条件的设定 | 第31页 |
3.1.6 边界条件与工况的设定 | 第31-32页 |
3.2 曲率及曲率半径仿真结果分析 | 第32-41页 |
3.2.1 成形及卸载过程应力应变分析 | 第32-33页 |
3.2.2 曲率及曲率半径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3.2.3 残余曲率非稳定区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3.2.4 稳定区残余曲率与曲率半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1页 |
3.3 截面仿真结果分析 | 第41-49页 |
3.3.1 环形件毛坯截面应力应变分析 | 第41-43页 |
3.3.2 截面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3.3.3 内外缘宽度非稳定区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3.3.4 稳定区内外缘宽度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49页 |
3.3.5 稳定区截面长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螺旋成形参数化设计及加工方案改进 | 第50-62页 |
4.1 参数化计算系统 | 第50-52页 |
4.1.1 环形件内外径回弹变化量计算系统设计 | 第50-51页 |
4.1.2 环形件截面变化量计算系统设计 | 第51-52页 |
4.2 尺寸参数设计及加工方案改进 | 第52-59页 |
4.2.1 加工方案改进理论基础 | 第52-53页 |
4.2.2 环形件毛坯内径加工方案改进 | 第53-54页 |
4.2.3 环形件毛坯截面加工方案改进 | 第54-59页 |
4.3 环形件毛坯其他缺陷分析 | 第59-61页 |
4.3.1 残余应力分析 | 第59-60页 |
4.3.2 内外孔椭圆度分析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61-62页 |
第5章 螺旋成形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2-72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62页 |
5.2 端头板成形设备简介 | 第62-65页 |
5.3 成形实验过程 | 第65-66页 |
5.4 后期实验操作 | 第66-67页 |
5.5 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 | 第67-71页 |
5.5.1 曲率半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67-69页 |
5.5.2 截面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69-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