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素的幸福观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原因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罗素幸福观的学理背景 | 第14-20页 |
2.1 罗素幸福观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2 罗素之前的幸福观概述 | 第16-20页 |
2.2.1 理性主义的幸福观 | 第16-17页 |
2.2.2 感性主义的幸福观 | 第17-20页 |
3 罗素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 第20-34页 |
3.1 幸福的根源、相互性与实质 | 第20-26页 |
3.1.1 幸福的根源——作为幸福的人性基础 | 第20-23页 |
3.1.2 幸福的相互性 | 第23-25页 |
3.1.3 幸福的实质 | 第25-26页 |
3.2 幸福的主客体分析 | 第26-30页 |
3.2.1 幸福的主体研究 | 第26-28页 |
3.2.2 幸福的客体要素 | 第28-30页 |
3.3 幸福的实现途径 | 第30-34页 |
3.3.1 发展向外的兴趣 | 第30-31页 |
3.3.2 完善家庭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 第31-32页 |
3.3.3 从事必要适度的工作 | 第32页 |
3.3.4 明智地运用科学 | 第32-34页 |
4 罗素幸福观的特点 | 第34-39页 |
4.1 二元论幸福观 | 第34-35页 |
4.2 批判压抑人性的道德准则 | 第35-36页 |
4.3 否定信仰对幸福的作用 | 第36-37页 |
4.4 自由至上 | 第37-39页 |
结语:对罗素幸福观的反思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