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论文

初中生校园欺负参与者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2页
1 研究综述第12-24页
    1.1 欺负的概念界定第12-14页
    1.2 校园欺负与校园暴力概念辨析第14-15页
    1.3 欺负行为的类型第15-16页
    1.4 欺负参与者的分类第16-17页
    1.5 校园欺负的理论假说第17-20页
        1.5.1 依恋理论第18页
        1.5.2 攻击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第18-19页
        1.5.3 冷认知理论第19-20页
        1.5.4 竞争假设和外部特异性假设第20页
    1.6 影响欺负参与者的相关因素第20-24页
        1.6.1 欺负参与者的个体因素第21页
        1.6.2 欺负参与者的教养方式第21-23页
        1.6.3 欺负参与者的家庭教养背景第23-24页
2.研究目的第24页
3.研究方法第24-27页
    3.1 被试第24-25页
    3.2 研究工具第25-26页
    3.3 研究程序第26页
    3.4 数据统计分析第26-27页
4.研究结果第27-40页
    4.1 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的基本情况第27-30页
        4.1.1 初中生校园欺负参与者分布概况第27-28页
        4.1.2 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类型概况第28页
        4.1.3 初中生校园欺负的倾向性概况第28-29页
        4.1.4 初中生对校园欺负态度概况第29页
        4.1.5 家长、老师对欺负行为的阻止概况第29-30页
    4.2 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的特征第30-32页
        4.2.1 初中生校园欺负参与者的性别差异第30-31页
        4.2.2 初中生校园欺负参与者的年级差异第31-32页
    4.3 初中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第32-34页
        4.3.1 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第32-33页
        4.3.2 初中生欺负行为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回归分析第33-34页
        4.3.3 初中生欺负行为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回归分析第34页
    4.4 初中生校园欺负参与者的家庭教养背景情况第34-40页
        4.4.1 初中生校园欺负参与者的父母职业差异第34-35页
        4.4.2 初中生校园欺负参与者的父母文化程度差异第35-36页
        4.4.3 初中生校园欺负参与者家庭教育因素特点第36-40页
5.讨论第40-48页
    5.1 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的讨论第40-42页
        5.1.1 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的特点讨论第40-41页
        5.1.2 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的差异性讨论第41-42页
    5.2 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讨论第42-43页
        5.2.1 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讨论第42页
        5.2.2 初中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归性讨论第42-43页
    5.3 初中生校园欺负参与者家庭教养背景的讨论第43-44页
        5.3.1 初中生校园欺负参与者的父母职业差异第43页
        5.3.2 初中生校园欺负参与者的父母文化程度差异第43-44页
        5.3.3 初中生校园欺负参与者家庭教育特点第44页
    5.4 研究不足与总结第44-45页
    5.5 建议第45-48页
        5.5.1 父母在校园欺负行为中的干预对策第45-46页
        5.5.2 学校对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对策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A 初中生校园欺负问卷第52-56页
附录B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s-EMBU-C)第56-59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育游戏促进5-6岁幼儿眼脚协调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M集团幼儿园顾客感知价值及提升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