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星间定向观测的导航星座长期自主定轨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 ·卫星自主定轨技术发展概况 | 第18-21页 |
| ·美国GPS 星座自主导航的发展与现状 | 第18-19页 |
| ·常见的卫星自主定轨技术 | 第19-20页 |
|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导航星座自主定轨数学模型 | 第22-56页 |
| ·计算单位的选择 | 第22页 |
| ·时间系统 | 第22-29页 |
| ·时间系统的意义 | 第22页 |
| ·时间系统的概念 | 第22-23页 |
| ·本文涉及的时间系统 | 第23-26页 |
| ·时间标示法 | 第26-29页 |
| ·坐标系统 | 第29-36页 |
| ·天球坐标系 | 第29-31页 |
| ·地固坐标系 | 第31-34页 |
| ·星固坐标系 | 第34-36页 |
| ·导航卫星轨道动力学模型 | 第36-39页 |
| ·导航卫星运动概述 | 第36页 |
| ·导航卫星的摄动力模型 | 第36-39页 |
| ·导航卫星运动方程 | 第39页 |
| ·星间距离观测模型 | 第39-41页 |
| ·星间链路概述 | 第39-40页 |
| ·星间伪距观测的基本模型 | 第40-41页 |
| ·星间测距对星座整体旋转的不可测 | 第41页 |
| ·星间定向观测模型 | 第41-54页 |
| ·星间定向观测的基本原理 | 第41-42页 |
| ·星间定向观测的观测模型 | 第42-43页 |
| ·星间定向观测的角距观测量的获得 | 第43-45页 |
| ·星间定向观测自主定轨的数学分析 | 第45-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三章 导航星座自主定轨算法设计 | 第56-72页 |
| ·轨道估计方法 | 第56-62页 |
| ·卡尔曼滤波 | 第56-60页 |
| ·扩展卡尔曼滤波 | 第60-62页 |
| ·自主定轨算法的设计方案 | 第62-71页 |
| ·自主定轨算法的基本流程 | 第62-63页 |
| ·自主定轨EKF 算法的8 个步骤 | 第63页 |
| ·自主定轨算法方案的准备工作 | 第63-68页 |
| ·自主定轨算法的整体设计方案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四章 导航星座自主定轨仿真系统 | 第72-81页 |
| ·仿真系统概述 | 第72页 |
| ·软件仿真系统 | 第72-77页 |
| ·概述 | 第72页 |
| ·各功能模块介绍 | 第72-76页 |
| ·总体架构 | 第76-77页 |
| ·半物理仿真系统 | 第77-80页 |
| ·概述 | 第77页 |
| ·总体架构 | 第77-78页 |
| ·各功能模块介绍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五章 数值仿真试验及分析 | 第81-101页 |
| ·仿真试验概述 | 第81页 |
| ·仿真试验的基本条件 | 第81-83页 |
| ·仿真试验方案及结果 | 第83-95页 |
| ·仿真试验结果分析 | 第95-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1-104页 |
| ·本文主要工作及贡献 | 第101-102页 |
| ·后期工作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