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机匣锻造工艺优化及模具梯度堆焊再制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不锈钢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不锈钢的概述与发展 | 第11-12页 |
1.2.2 各类不锈钢锻造特点 | 第12-14页 |
1.2.3 15 -5PH不锈钢 | 第14-15页 |
1.3 锻模修复及再制造工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锻模修复方法 | 第15页 |
1.3.2 堆焊技术及其在锻模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 第15-16页 |
1.3.3 锻模再制造技术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 第17-18页 |
1.4.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2 航空发动机机匣原锻造工艺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20-36页 |
2.1 热力耦合刚粘塑性有限元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1.1 刚粘塑性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2.1.2 传热问题的基本理论 | 第22页 |
2.1.3 热力耦合分析技术 | 第22-23页 |
2.2 DEFORM软件简介 | 第23页 |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模拟初始条件的设置 | 第23-24页 |
2.4 锻件成形结果分析 | 第24-33页 |
2.4.1 坯料充填情况分析 | 第24-26页 |
2.4.2 成形载荷分析 | 第26-27页 |
2.4.3 坯料温度场分析 | 第27-29页 |
2.4.4 锻模温度场分析 | 第29-30页 |
2.4.5 锻模应力场分析 | 第30-33页 |
2.5 原锻造工艺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3 航空发动机机匣锻模及坯料优化设计 | 第36-54页 |
3.1 模具结构优化设计 | 第36-42页 |
3.1.1 上模中间过渡圆角优化 | 第36-37页 |
3.1.2 上模根部圆角优化 | 第37页 |
3.1.3 上模增设飞边槽 | 第37-39页 |
3.1.4 优化后的模具对锻件成形的影响 | 第39-42页 |
3.2 坯料定位优化设计 | 第42-45页 |
3.2.1 坯料定位方案 | 第42页 |
3.2.2 不同定位方案模拟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3.2.3 坯料自动归位模拟分析 | 第44-45页 |
3.3 坯料形状尺寸优化设计 | 第45-52页 |
3.3.1 坯料形状尺寸优化方案 | 第45-47页 |
3.3.2 坯料形状尺寸对充填情况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3 坯料形状尺寸对成形载荷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4 坯料形状尺寸对模具应力的影响 | 第49-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机匣锻模的梯度堆焊再制造技术 | 第54-70页 |
4.1 焊材实验 | 第54-59页 |
4.1.1 制备堆焊试样块 | 第54-55页 |
4.1.2 显微组织观测 | 第55-56页 |
4.1.3 力学性能测试 | 第56-59页 |
4.1.4 显微硬度测试 | 第59页 |
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4.2.1 显微组织分析 | 第59-61页 |
4.2.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61-63页 |
4.2.3 冲击断口分析 | 第63-64页 |
4.2.4 显微硬度分析 | 第64-65页 |
4.3 梯度堆焊再制造锻模结构设计 | 第65-67页 |
4.4 梯度堆焊再制造技术实施过程 | 第67-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8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