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对运动式治理影响的研究 | 第9-10页 |
1.2.2 对运动式治理实施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对运动式治理合理性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 核心概念 | 第12页 |
1.3.1 运动式治理 | 第12页 |
1.3.2 官僚制 | 第12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5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1 文献分析法 | 第13页 |
1.5.2 对比分析法 | 第13页 |
1.5.3 个案分析 | 第13-14页 |
2 W县食药局运动式治理表现 | 第14-22页 |
2.1 W县食药局的专项治理活动——以S镇食药所为例 | 第15-17页 |
2.1.1 重点领域的专项检查 | 第16页 |
2.1.2 节日性专项检查 | 第16-17页 |
2.1.3 舆情回应类专项检查 | 第17页 |
2.1.4 其他专项检查 | 第17页 |
2.2 W县食药局在“创卫”中的执法活动 | 第17-22页 |
2.2.1 W县创卫的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2.2.2 W县食药局在创卫中的执法情况 | 第19-20页 |
2.2.3 W县食药局在创卫期间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执法 | 第20-22页 |
3 W县食药局运动式治理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 第22-31页 |
3.1 W县食药局运动式治理的实际效果和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3.1.1 W县食药局运动式治理的实际效果 | 第22-23页 |
3.1.2 W县运动式治理效果不同的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3.2 W县食药局运动式治理的影响 | 第26-31页 |
3.2.1 运动式治理对基层执法者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2 运动式治理对执法对象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3 运动式治理对基层执法环境和基层法制建设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4 运动式治理对基层政府部门的影响 | 第30-31页 |
4 运动式治理存在的原因 | 第31-36页 |
4.1 转型期常规治理的不足 | 第31-32页 |
4.1.1 社会转型期治理规模不断扩大 | 第31页 |
4.1.2 基层行政资源不足 | 第31-32页 |
4.2 基层政府的运行困境 | 第32-34页 |
4.3 政府的选择偏好 | 第34页 |
4.4 社会自治的不足 | 第34-35页 |
4.5 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35-36页 |
5 基层执法路径思考 | 第36-42页 |
5.1 转型期运动式治理或将继续存在 | 第36页 |
5.2 从“运动式治理”转向官僚体下的常规治理 | 第36-40页 |
5.2.1 提高基层常规治理能力 | 第37-38页 |
5.2.2 加强常规治理的制度创新和改革:从运动式治理中习得 | 第38-40页 |
5.3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发挥社会和市场的作用 | 第40-42页 |
5.3.1 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 第40-41页 |
5.3.2 提升社会自治能力 | 第41-4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