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1 不同生根剂的浓度和时间对马铃薯扦插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 基质栽培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影响 | 第11-12页 |
1.3 切段扩繁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影响 | 第12-13页 |
1.4 扦插密度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影响 | 第13-14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马铃薯组培苗切断扦插适宜IAA浓度与时间的筛选 | 第16-2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16页 |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16页 |
2.1.4 数据分析 | 第16页 |
2.1.5 根系活力标准曲线 | 第16-1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7-23页 |
2.2.1 成活率比较 | 第17-18页 |
2.2.2 切段扦插根系活力的比较 | 第18-19页 |
2.2.3 生根数的比较 | 第19-21页 |
2.2.4 切段扦插根长的比较 | 第21-22页 |
2.2.5 切段扦插根重的比较 | 第22-23页 |
2.3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马铃薯组培苗切段扦插适宜基质种类筛选 | 第25-3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5-26页 |
3.1.4 数据分析 | 第2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3.2.1 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6-30页 |
3.2.2 不同基质对马铃薯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0-35页 |
3.2.3 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马铃薯组培苗切段扦插适宜切段次数筛选 | 第38-5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4.1.3 测定指标 | 第38页 |
4.1.4 数据分析 | 第3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8-50页 |
4.2.1 切段次数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38-44页 |
4.2.2 切段次数对马铃薯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4-49页 |
4.2.3 切段次数对马铃薯产量指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马铃薯组培苗切段扦插适宜扦插密度筛选 | 第52-5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2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52页 |
5.1.3 测定指标 | 第52页 |
5.1.4 数据分析 | 第52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5.2.1 扦插密度与单株结薯数的关系 | 第52-53页 |
5.2.2 扦插密度与单株产量的关系 | 第53-54页 |
5.2.3 扦插密度与总产量的关系 | 第54-55页 |
5.3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7-60页 |
6.1 讨论 | 第57-58页 |
6.1.1 最佳生根剂浓度和浸泡时间的确定 | 第57页 |
6.1.2 马铃薯原原种基质确定 | 第57页 |
6.1.3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切段次数的确定 | 第57-58页 |
6.1.4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适宜扦插密度的确定 | 第58页 |
6.2 结论 | 第58-60页 |
6.2.1 最佳生根剂浓度和时间结论 | 第58页 |
6.2.2 最佳适宜扦插基质结论 | 第58页 |
6.2.3 合理切段次数结论 | 第58-59页 |
6.2.4 最佳扦插密度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