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一)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仍有深入进行研究的价值 | 第9页 |
(二)初中教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的亲身感受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本研究在理论方面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本研究在实践方面的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文献法 | 第10页 |
(二)观察法 | 第10页 |
(三)调查法 | 第10-11页 |
(四)统计法 | 第11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五、本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一)校园文化 | 第13-14页 |
(二)校园文化包括的内容 | 第14页 |
(三)校园文化建设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对乌海市H区4所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 第15-30页 |
一、对乌海市H区4所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过程 | 第15-16页 |
(一)调查方式 | 第15-16页 |
(二)调查过程 | 第16页 |
二、乌海市H区4所初中校园文化建设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 第16-30页 |
(一)对教师群体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16-22页 |
(二)对家长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22-24页 |
(三)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24-30页 |
第三章 乌海市H区4所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30-36页 |
一、乌海市H区4所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中已取得的成就 | 第30-31页 |
(一)在中学设置书法课 | 第30-31页 |
(二)开展多种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 | 第31页 |
二、乌海市H区4所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 第31-33页 |
(一)形式大于内容 | 第31-32页 |
(二)整体大于个体 | 第32页 |
(三)传统大于创新 | 第32-33页 |
三、乌海市H区4所初中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一)不够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教育价值 | 第33页 |
(二)学校管理人员恐于承担责任 | 第33页 |
(三)缺乏实践经验,抱残守旧,缺乏创新 | 第33-34页 |
(四)应试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 第34页 |
(五)组织者和参与者缺乏交流,师生沟通不畅 | 第34页 |
(六)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 | 第34页 |
(七)学生缺少乐趣体验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优化乌海市H区4所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和实施策略 | 第36-43页 |
一、教师方面 | 第36-38页 |
(一)正确看待和认识校园文化活动 | 第36页 |
(二)弥补自身缺乏专业性的缺陷 | 第36-37页 |
(三)了解学生并适度“投学生所好” | 第37页 |
(四)将班级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排头兵 | 第37-38页 |
二、学校管理方面 | 第38-40页 |
(一)学校领导、行政人员要勇于承担责任 | 第38页 |
(二)管理者要定期接受学习和培训 | 第38-39页 |
(三)引进专业人才,设立专门岗位 | 第39页 |
(四)问计于师生 | 第39页 |
(五)联系社区,建立校际联盟、区际联盟,强强联合 | 第39-40页 |
(六)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长远战略 | 第40页 |
三、学生方面 | 第40-42页 |
(一)树立主体意识,敢于大胆尝试 | 第40-41页 |
(二)循序渐进,逐步尝试 | 第41页 |
(三)签订“活动契约”,为自己设立小目标 | 第41-42页 |
四、乌海市H区4所初中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建议的实施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件1 | 第45-49页 |
附件2 | 第49-53页 |
附件3 | 第53-56页 |
附件4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