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沿海砂石船舶安全监管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2.3 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砂石船舶安全监管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2.1 砂石船舶安全监管的相关概念 | 第19页 |
2.2 砂石船舶安全监管的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页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苍南沿海砂石船舶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和现状 | 第22-25页 |
3.1 苍南沿海砂石船舶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3.1.1 砂石船舶安全事故频发 | 第22页 |
3.1.2 砂石船舶具有特殊性 | 第22-23页 |
3.2 苍南沿海砂石船舶产业链现状 | 第23页 |
3.3 苍南沿海砂石船舶安全监管的组织架构 | 第23-25页 |
3.3.1 砂石船舶安全监管机构和职责 | 第23-24页 |
3.3.2 砂石船舶安全监管依据和措施 | 第24-25页 |
第四章 苍南沿海砂石船舶安全调查和监管问题 | 第25-35页 |
4.1 苍南沿海砂石船舶问卷调查 | 第25-27页 |
4.2 苍南沿海砂石船舶安全事故调查统计 | 第27-29页 |
4.3 苍南沿海砂石船舶安全监管中的问题 | 第29-35页 |
4.3.1 监管效率不高 | 第29-31页 |
4.3.2 监管威慑力不足 | 第31-32页 |
4.3.3 监管部门间协调不足 | 第32-33页 |
4.3.4 监管不到位 | 第33-35页 |
第五章 苍南沿海砂石船舶安全监管中问题的成因 | 第35-39页 |
5.1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信息不对称 | 第35页 |
5.2 法律法规不完善和执法不严 | 第35-36页 |
5.3 砂石船舶安全监管机构设置不完善 | 第36-37页 |
5.4 监管人员配备不足和监管设备落后 | 第37-39页 |
第六章 完善苍南沿海砂石船舶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39-47页 |
6.1 提升监管部门的公共服务水平 | 第39-41页 |
6.1.1 树立现代公共服务理念 | 第39页 |
6.1.2 建立良好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第39-40页 |
6.1.3 引导水运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 第40页 |
6.1.4 构建砂石船舶应急反应机制 | 第40-41页 |
6.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监管制度 | 第41-43页 |
6.2.1 完善砂石船舶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 | 第41页 |
6.2.2 推行科学的考证制度 | 第41-42页 |
6.2.3 试行类似“汽车驾照”扣分制度 | 第42页 |
6.2.4 实施“连带处罚”监管机制 | 第42-43页 |
6.3 健全砂石船舶安全监管机构和相关机制 | 第43-45页 |
6.3.1 成立“砂石船舶管理办公室”综合治理 | 第43页 |
6.3.2 明确监管职责 | 第43-44页 |
6.3.3 健全联合执法机制 | 第44页 |
6.3.4 规范砂石运输市场秩序 | 第44-45页 |
6.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入大数据管理 | 第45-47页 |
6.4.1 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 第45页 |
6.4.2 运用智能化设备对砂石船舶实施监管 | 第45页 |
6.4.3 采砂动态监控系统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一:苍南沿海砂石船舶问卷调查表 | 第50-52页 |
附录二:近几年苍南沿海砂石船舶安全事故信息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