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s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22页 |
一、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而上学语境 | 第22-50页 |
(一)历史上诸种形而上学的人学论断 | 第22-35页 |
1、从中世纪走出的幻象 | 第23-26页 |
2、基于自然主义的假定 | 第26-29页 |
3、在理性中勾画的实在 | 第29-35页 |
(二)形而上学人学论断的建构特征 | 第35-50页 |
1、基于直观的总体视阈 | 第36-41页 |
2、立足实体的基本立场 | 第41-45页 |
3、经验与理性的对立 | 第45-50页 |
二、从现实直观理解人 | 第50-90页 |
(一)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对人学伦理建构的批判 | 第51-65页 |
1、早年著作中洋溢的自由精神 | 第52-55页 |
2、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政治批判 | 第55-60页 |
3、在《论犹太人问题》中的宗教批判 | 第60-65页 |
(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学现实基础的探究 | 第65-79页 |
1、私有财产的异化逻辑批判 | 第66-70页 |
2、私有财产的异化内容批判 | 第70-76页 |
3、私有财产的异化发展批判 | 第76-79页 |
(三)在《神圣家族》中对人学抽象批判的否定 | 第79-90页 |
1、对“抽象的人”的否定 | 第80-84页 |
2、对“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的肯定 | 第84-90页 |
三、从历史活动理解人 | 第90-129页 |
(一)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直观视阈的批判 | 第90-105页 |
1、在对感性客体的批判中阐释人的具体内涵 | 第91-96页 |
2、在感性直观立场的反思中肯定人的感性活动 | 第96-100页 |
3、在市民社会的批判中肯定人的社会存在 | 第100-105页 |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历史活动的剖析 | 第105-129页 |
1、作为历史前提的现实个人 | 第106-110页 |
2、呈现为历史分工的现实活动 | 第110-116页 |
3、作为交往形式的共同体 | 第116-122页 |
4、对私有制的反思及对共产主义的探讨 | 第122-129页 |
四、从物质关系理解人 | 第129-174页 |
(一)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呈现的客观关系 | 第130-145页 |
1、对“一般”的批判 | 第130-135页 |
2、对物化的反思 | 第135-140页 |
3、对个人的反思 | 第140-145页 |
(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呈现的客观结构 | 第145-154页 |
1、在物质生活中的客观对抗 | 第146-151页 |
2、在物质生活中的客观结构 | 第151-154页 |
(三)在《资本论》中呈现的客观存在 | 第154-174页 |
1、被商品呈现的人 | 第155-161页 |
2、被资本呈现的人 | 第161-166页 |
3、资本的自我否定和人类解放 | 第166-174页 |
结语: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 | 第174-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82页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82-183页 |
后记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