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创客运动中人的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导论第13-28页
    一、研究背景第13-16页
    二、研究综述第16-24页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4-28页
第一章 互联网催动了创客运动第28-44页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创新主体普遍化第30-36页
        一、交往空间的延伸第31-32页
        二、协作平台的拓展第32-35页
        三、自由个性的彰显第35-36页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创新活动便利化第36-44页
        一、海量信息启发无限创意第37-38页
        二、生产工具低成本化第38-40页
        三、组织结构去中介化第40-41页
        四、长尾效应第41-44页
第二章 创客、创客空间与创客运动第44-68页
    第一节 创客第45-49页
        一、起源与发展第45页
        二、内涵与特征第45-47页
        三、相关概念辨析第47-49页
    第二节 创客空间第49-53页
        一、起源与发展第49-51页
        二、创客空间的功能第51-53页
    第三节 创客运动第53-68页
        一、起源与发展第53-56页
        二、文化渊源第56-61页
        三、特征与模式第61-68页
第三章 创客运动与人的发展环境的革新第68-94页
    第一节 自生产工具时代的到来第68-78页
        一、开源软件:提升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第70-71页
        二、开源硬件:拓展了人的交往空间第71-78页
    第二节 劳动对象的转变与人的劳动对象的丰富第78-80页
        一、实体物体转向“信息”和“代码”第78-79页
        二、劳动对象的形态趋于一体化第79-80页
    第三节 组织扁平化、管理极简化第80-87页
        一、群体的非结构性第81-83页
        二、组织力量的无组织化第83-85页
        三、劳动分工无管理化第85-87页
    第四节 开源与共享的创客文化第87-94页
        一、崇尚技术第88-89页
        二、追求创意第89-91页
        三、热衷“DIY”制作第91-92页
        四、倡导开源与协作第92-94页
第四章 创客运动中实现了人的发展第94-122页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丰富与发展第96-102页
        一、人的创造性活动得到激发第97-99页
        二、人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第99-100页
        三、人的个性化消费与发展得到激发第100-102页
    第二节 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第102-109页
        一、人的集体协作能力的提高第103-105页
        二、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激发第105-107页
        三、人的智力水平的提升第107-109页
    第三节 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与发展第109-116页
        一、丰富了人的社会关系第111-113页
        二、改变了人的交往方式第113-115页
        三、提升了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度第115-116页
    第四节 人的个性的发展第116-122页
        一、人的主体性水平得到提高第118-119页
        二、人的独特性得以丰富第119-122页
第五章 创客运动与创客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第122-145页
    第一节 创客运动的现实困境第122-126页
        一、将创客等同于创业者第123-124页
        二、创客空间发展滞后第124-125页
        三、3D打印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冲击第125-126页
    第二节 创客发展面临的挑战第126-134页
        一、信息异化的风险第128-131页
        二、个性化消费异化的风险第131-132页
        三、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冲突第132-134页
    第三节 创客运动与人的发展的对策分析第134-145页
        一、实施创客教育第135-138页
        二、加强平台建设第138-139页
        三、厚植创客文化第139-141页
        四、完善创客生态链第141-142页
        五、发展生产力与推动制度建设第142-145页
结语:让“创客运动”点亮你我他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4页
后记第154-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儒学基本问题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历史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