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颖婕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 第4-5页 |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4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9-13页 |
一、教育实践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一、课堂气氛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课堂气氛的划分 | 第15-16页 |
三、课堂气氛的归因研究 | 第16-18页 |
四、课堂气氛的优化策略研究 | 第18-20页 |
五、课堂气氛的研究方法 | 第20页 |
六、结论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概念基础 | 第21-24页 |
一、课堂气氛 | 第21-23页 |
二、小学英语课堂气氛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4-37页 |
第一节 评量工具的选择与再开发 | 第24-31页 |
一、可参考的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二、值得借鉴的概念与项目 | 第25-31页 |
第二节 本研究量表开发 | 第31-35页 |
一、量表形成过程 | 第31页 |
二、正式量表的构成 | 第31-35页 |
三、本量表质量特征 | 第35页 |
第三节 施测情况 | 第35-37页 |
一、施测途径与过程 | 第35页 |
二、样本构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7-60页 |
第一节 整体状况 | 第37-41页 |
一、总分较高 | 第37页 |
二、各分量表得分不平衡 | 第37-41页 |
第二节 群体差异 | 第41-51页 |
一、女生感受到的课堂气氛在七个方面得分均高于男生 | 第41-42页 |
二、民办小学学生感受到的英语课堂气氛整体优于公办小学学生 | 第42-44页 |
三、学生干部感受到的课堂气氛全面优于普通学生 | 第44-46页 |
四、三年级学生感受到的课堂气氛略差 | 第46-48页 |
五、英语成绩最优的学生感受到的课堂气氛最佳 | 第48-51页 |
第三节 归因分析 | 第51-60页 |
一、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相关因素 | 第51-54页 |
二、小学英语课堂气氛总分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五种因素 | 第54页 |
三、鼓励性的教师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两种因素 | 第54-55页 |
四、抑制性的教师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三种因素 | 第55页 |
五、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三种因素 | 第55-56页 |
六、教师的情感关照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两种因素 | 第56页 |
七、积极的学生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三种因素 | 第56-57页 |
八、合作性的学生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三种因素 | 第57页 |
九、学生课外兴趣拓展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两种因素 | 第57-59页 |
十、小结: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多因性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 | 第60-84页 |
第一节 基本结论 | 第60-63页 |
一、小学生感受到的英语课堂气氛总体较好 | 第60页 |
二、不同学生群体感受到的小学英语课堂气氛差异较大 | 第60-61页 |
三、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若干相关因素 | 第61-63页 |
第二节 关于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 | 第63-69页 |
一、新教育质量观视野下的课堂气氛 | 第63-64页 |
二、小学英语课堂气氛够好吗 | 第64-67页 |
三、影响课堂气氛的深层原因 | 第67-69页 |
第三节 小学英语课堂气氛发展的若干建议 | 第69-81页 |
一、更新教育观念 | 第70-72页 |
二、革新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 | 第72-75页 |
三、重视师生生态发展 | 第75-81页 |
第四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 第81-84页 |
一、本研究的限制 | 第81-82页 |
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著作类 | 第84页 |
期刊类 | 第84-87页 |
论文类 | 第87页 |
其他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90页 |
小学英语课堂气氛调查问卷 | 第88-89页 |
学生访谈提纲 | 第89-90页 |
后记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