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课题研究动态 | 第9-12页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第12-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2 认知教育理论研究 | 第14-26页 |
2.1 认知教育概述 | 第14-16页 |
2.1.1 认知 | 第14页 |
2.1.2 认知教育 | 第14-16页 |
2.2 居住区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2.1 居住区 | 第16页 |
2.2.2 居住区环境设计 | 第16-17页 |
2.3 儿童与儿童户外活动 | 第17-23页 |
2.3.1 儿童及其认知特征 | 第17-19页 |
2.3.2 儿童户外活动特点分析 | 第19-21页 |
2.3.3 儿童户外活动类型 | 第21-22页 |
2.3.4 户外活动对儿童的作用 | 第22-23页 |
2.4 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类型与特征 | 第23-25页 |
2.4.1 类型 | 第23-24页 |
2.4.2 特征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环境需求调研 | 第26-43页 |
3.1 调研目的 | 第26页 |
3.2 调研方法与途径 | 第26页 |
3.3 调研结果分析 | 第26-41页 |
3.3.1 调研维度 | 第26-33页 |
3.3.2 问卷分析 | 第33-41页 |
3.4 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基于认知教育的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设计原则 | 第43-59页 |
4.1 可达性设计原则 | 第43-45页 |
4.1.1 完整的空间序列 | 第43-44页 |
4.1.2 消除道路安全隐患 | 第44-45页 |
4.2 安全性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4.2.1 空间安全 | 第45页 |
4.2.2 场地安全 | 第45-46页 |
4.3 人性化设计原则 | 第46-50页 |
4.3.1 游憩质量设计 | 第46-48页 |
4.3.2 多功能性设计 | 第48-49页 |
4.3.3 可参与性设计 | 第49-50页 |
4.4 趣味性设计原则 | 第50-58页 |
4.4.1 趣味主题 | 第50-53页 |
4.4.2 趣味场地 | 第53-56页 |
4.4.3 趣味设施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认知教育思想在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环境中的应用 | 第59-86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59-60页 |
5.2 场地设计 | 第60-63页 |
5.2.1 基本因素 | 第60-61页 |
5.2.2 自然因素 | 第61-63页 |
5.3 景观设计 | 第63-69页 |
5.3.1 环境绿化 | 第63-68页 |
5.3.2 硬景装饰 | 第68-69页 |
5.4 小品设计 | 第69-71页 |
5.4.1 建筑小品 | 第69页 |
5.4.2 生活设施小品 | 第69-70页 |
5.4.3 道路设施小品 | 第70-71页 |
5.5 龙湖·星海彼岸儿童活动区设计应用 | 第71-84页 |
5.5.1 设计主题 | 第71-72页 |
5.5.2 场地布置 | 第72-74页 |
5.5.3 认知设计 | 第74-78页 |
5.5.4 安全设计 | 第78-8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页 |
6.2 展望—认知教育思想在居住区儿童活动环境的优化发展方向 | 第86-88页 |
6.2.1 科技性 | 第87页 |
6.2.2 环保性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附录A 居住区儿童活动区需求调查问卷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