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生物被膜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铜绿假单胞菌简介第10-12页
        1.1.1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第10-11页
        1.1.2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第11-12页
    1.2 细菌生物被膜第12-13页
        1.2.1 生物被膜的概念和构成第12-13页
        1.2.2 生物被膜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危害第13页
        1.2.3 生物被膜的破除方法第13页
    1.3 噬菌体去除生物被膜理论第13-14页
        1.3.1 噬菌体简介第13-14页
        1.3.2 目前噬菌体裂解细菌生物被膜理论第14页
    1.4 噬菌体去除生物被膜的应用研究第14-19页
        1.4.1 噬菌体去除临床病原菌生物被膜的研究第15-16页
        1.4.2 防控食品工业生产中生物被膜的研究第16-18页
        1.4.3 噬菌体清除污水处理厂滤膜生物淤积的研究第18-19页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第19页
    1.6 本论文研究思路第19-20页
2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0-31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实验用品第20-22页
        2.2.1 实验菌种第20页
        2.2.2 引物合成第20页
        2.2.3 主要实验试剂第20-21页
        2.2.4 实验仪器第21页
        2.2.5 实验溶液的配制第21-22页
    2.3 实验方法第22-24页
        2.3.1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2页
        2.3.2 噬菌体的分离纯化第22-23页
        2.3.3 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测定第23页
        2.3.4 噬菌体宿主谱分析第23-24页
        2.3.5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及裂解量测定第24页
        2.3.6 噬菌体温度和pH稳定性测定第24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4-30页
        2.4.1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4-25页
        2.4.2 噬菌体分离纯化第25-26页
        2.4.3 噬菌体透射电镜观察第26页
        2.4.4 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测定第26-27页
        2.4.5 噬菌体宿主谱分析第27-28页
        2.4.6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及裂解量测定第28-29页
        2.4.7 噬菌体温度和pH稳定性测定第29-30页
    2.5 讨论第30页
    2.6 小结第30-31页
3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基因组学研究第31-48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实验材料第31-32页
        3.2.1 实验样品第31页
        3.2.2 分析软件第31页
        3.2.3 实验试剂第31-32页
    3.3 实验方法第32-33页
        3.3.1 噬菌体基因组核酸的提取和测序第32页
        3.3.2 噬菌体基因组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第32-33页
        3.3.3 噬菌体的进化关系与基因组共线性分析第33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3-45页
        3.4.1 噬菌体基因组的提取和测序第33页
        3.4.2 噬菌体基因组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第33-40页
        3.4.3 噬菌体的进化关系与基因组共线性分析第40-45页
    3.5 讨论第45-47页
    3.6 小结第47-48页
4 噬菌体LS1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研究第48-58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实验材料第48-49页
        4.2.1 实验样品第48页
        4.2.2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48页
        4.2.3 实验仪器与溶液配制第48-49页
    4.3 实验方法第49-51页
        4.3.1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周期测定第49页
        4.3.2 不同铜绿假单胞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测定第49页
        4.3.3 噬菌体LS1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研究第49-50页
        4.3.4 生物被膜菌对噬菌体抗性评价第50页
        4.3.5 统计学分析第50-51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51-56页
        4.4.1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周期第51页
        4.4.2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研究第51-52页
        4.4.3 噬菌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研究第52-55页
        4.4.4 生物被膜菌对噬菌体抗性评价第55-56页
    4.5 讨论第56-57页
    4.6 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附录A 噬菌体G1基因组注释结果第68-72页
附录B 噬菌体LS1基因组注释结果第72-75页
附录C 噬菌体C1基因组注释结果第75-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申请情况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前庭动眼反射回路学习与记忆模型研究
下一篇:抗β2微球蛋白纳米抗体83F的E.coli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