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1-32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8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3页
        1.1.2 选题意义第13-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3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2-30页
    1.3 研究方法第30页
        1.3.1 文献法第30页
        1.3.2 调查研究法第30页
        1.3.3 比较法第30页
    1.4 创新点第30-32页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概述第32-51页
    2.1 基本概念辨析第32-38页
        2.1.1 历史观第32-34页
        2.1.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第34-36页
        2.1.3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第36-38页
    2.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第38-45页
        2.2.1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第38-40页
        2.2.2 列宁对唯物史观的坚持与发展第40-42页
        2.2.3 中国共产党对唯物史观的发展与贡献第42-45页
    2.3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开展与作用第45-51页
        2.3.1 工人运动与唯物史观教育第45-46页
        2.3.2 人才培养与唯物史观教育第46-48页
        2.3.3 唯物史观教育的历史经验第48-51页
第3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地位第51-64页
    3.1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客观要求第51-55页
        3.1.1 大学时代是形成科学历史观的关键时期第51-53页
        3.1.2 历史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第53-55页
    3.2 历史观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第55-59页
        3.2.1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第55-57页
        3.2.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第57-59页
    3.3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第59-64页
        3.3.1 历史观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第59-61页
        3.3.2 创新历史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任务第61-64页
第4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紧迫要求第64-79页
    4.1 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期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第64-70页
        4.1.1 科技革命实现了历史发展的加速度第64-66页
        4.1.2 经济全球化助推了世界历史的新进程第66-68页
        4.1.3 虚拟世界催生了历史活动的新空间第68-70页
    4.2 时代新发展和国情新变化要求唯物史观的科学分析第70-74页
        4.2.1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新趋势第70-71页
        4.2.2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新变化第71-73页
        4.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与趋势性变化第73-74页
    4.3 思想文化多样性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辨析第74-79页
        4.3.1 辨析历史终结论第74-75页
        4.3.2 解析文明冲突论第75-77页
        4.3.3 批判历史虚无论第77-79页
第5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基本内容第79-93页
    5.1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基本观点教育第79-86页
        5.1.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观点的教育第79-80页
        5.1.2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教育第80-82页
        5.1.3 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教育第82-83页
        5.1.4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教育第83-85页
        5.1.5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第85-86页
    5.2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与规律教育第86-89页
        5.2.1 人类社会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第86-87页
        5.2.2 人类社会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历史进程第87-89页
    5.3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教育第89-93页
        5.3.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走向灭亡的必然性第89-90页
        5.3.2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第90-91页
        5.3.3 资本主义走向灭亡是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第91-93页
第6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原则与路径第93-114页
    6.1 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指导地位第93-97页
        6.1.1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不断发展的理论第93-95页
        6.1.2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第95-96页
        6.1.3 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进行斗争第96-97页
    6.2 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主渠道第97-103页
        6.2.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第97-98页
        6.2.2 发挥网络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中的载体和路径作用第98-100页
        6.2.3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第100-101页
        6.2.4 第二课堂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第101-103页
    6.3 拓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新领域第103-114页
        6.3.1 营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第103-105页
        6.3.2 把学风建设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第105-106页
        6.3.3 中国历史文化与当代中国国情教育第106-108页
        6.3.4 发挥社会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中的作用第108-114页
结束语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24-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前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