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1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4.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12页 |
1.4.2 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 | 第12-13页 |
1.4.3 绩效 | 第13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1.5.2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第14页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述评 | 第14-19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1.1 产权理论 | 第14-15页 |
2.1.2 激励理论 | 第15-16页 |
2.1.3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6页 |
2.2 相关文献述评 | 第16-19页 |
2.2.1 对合作社产权安排的关注 | 第16-17页 |
2.2.2 对合作社激励问题的研究 | 第17-18页 |
2.2.3 合作社的运营绩效与影响因素 | 第18页 |
2.2.4 简要述评 | 第18-19页 |
3 烟农合作社产权结构特征及缺陷 | 第19-26页 |
3.1 合作社的制度安排 | 第19-21页 |
3.1.1 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 第19-20页 |
3.1.2 合作社产权结构 | 第20-21页 |
3.2 烟农合作社产权结构的主要特征 | 第21-23页 |
3.2.1 利益相关主体多元化 | 第21-22页 |
3.2.2 资产主要来源于行业补贴 | 第22-23页 |
3.2.3 行业和政府介入经营管理 | 第23页 |
3.2.4 利润分配机制差异化 | 第23页 |
3.3 烟农合作社的产权缺陷 | 第23-25页 |
3.3.1 产权边界模糊 | 第23-24页 |
3.3.2 社员产权残缺 | 第24页 |
3.3.3 存在较大范围的共有产权 | 第24-25页 |
3.3.4 产权激励不足 | 第25页 |
3.4 小结 | 第25-26页 |
4 烟农合作社产权改进的可能路径:PPP模式 | 第26-31页 |
4.1 PPP模式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 第26-27页 |
4.2 烟农合作社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28页 |
4.2.1 烟农合作社具有益贫性和正外部性 | 第27页 |
4.2.2 烟农合作社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 | 第27-28页 |
4.2.3 烟农合作社具有可盈利空间 | 第28页 |
4.3 PPP模式下合作社的产权安排 | 第28-31页 |
4.3.1 合作社与民营资本协作方式:“产权置换” | 第28-29页 |
4.3.2 资本结构 | 第29页 |
4.3.3 治理结构 | 第29-30页 |
4.3.4 利益分配 | 第30-31页 |
4.4 小结 | 第31页 |
5 PPP模式下烟农合作社产权改进的案例:金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 | 第31-37页 |
5.1 案例背景 | 第31-32页 |
5.2 合作社资产来源与产权安排 | 第32-34页 |
5.3 治理结构分析 | 第34-35页 |
5.4 合作社的盈余分配 | 第35-36页 |
5.5 小结 | 第36-37页 |
6 PPP模式下的烟农合作社绩效来源:基于案例的分析 | 第37-41页 |
6.1 PPP模式下烟农合作社产权改进影响绩效的作用机制 | 第37-38页 |
6.2 烟农合作社绩效来源 | 第38-41页 |
6.2.1 产权清晰激励相关利益主体 | 第38-39页 |
6.2.2 民主管理与“能人”治理的有机结合提升组织绩效 | 第39-40页 |
6.2.3 兼顾“劳动”与“资本”的利润分配在合作社内形成紧密利益联结 | 第40-41页 |
6.3 小结 | 第41页 |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 第41-4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41-42页 |
7.2 政策含义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ABSTRACT | 第49-50页 |
附录 :金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情况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