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特用阔叶树类论文--油茶论文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生长及林地生态的影响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1页
    1.1 农林复合经营研究进展第14-18页
        1.1.1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第14-15页
        1.1.2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种间互利研究第15-16页
        1.1.3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种间竞争研究第16-18页
    1.2 油茶复合经营研究进展第18-19页
        1.2.1 油茶简介第18页
        1.2.2 油茶复合经营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油茶林复合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第19-21页
第二章 引言第21-24页
    2.1 课题来源第21页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2.3 技术路线第22页
    2.4 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3.1 试验地概况第24页
    3.2 试验材料第24页
    3.3 试验设计第24-25页
        3.3.1 油茶地下根系分布特征测定第24-25页
        3.3.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25页
        3.3.3 水土保持效应测定第25页
        3.3.4 土壤分形及养分损耗特征测定第25页
    3.4 指标测定方法第25-26页
        3.4.1 树体性状及根系测定第25-26页
        3.4.2 土壤性质测定第26页
        3.4.3 水土保持效应测定第26页
        3.4.4 土壤分形及养分损耗特征测定第26页
    3.5 数据处理第26-27页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第27-45页
    4.1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树体生长的影响第27-30页
        4.1.1 不同间作模式油茶地上部分生长影响第27页
        4.1.2 油茶-鼠茅草复合系统根系分布及地下竞争第27-30页
    4.2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30-35页
        4.2.1 间作茶叶及农作物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30-32页
        4.2.2 间作鼠茅草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第32-35页
    4.3 不同绿肥间作物对油茶林土壤养分流失影响第35-39页
    4.4 不同绿肥间作物对油茶土壤分形和养分损耗特征影响第39-43页
    4.5 不同间作模式油茶林经济效益分析第43-45页
        4.5.1 油茶林间作茶叶、山稻经济效益分析第43-44页
        4.5.2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产量的影响第44-45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45-50页
    5.1 间作鼠茅草对油茶根系分布的影响第45-46页
        5.1.1 油茶与鼠茅草细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第45页
        5.1.2 油茶与鼠茅草细根形态分布特征第45-46页
        5.1.3 油茶-鼠茅草复合经营系统地下竞争第46页
        5.1.4 油茶-鼠茅草复合经营模式配置第46页
    5.2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46-48页
        5.2.1 鼠茅草间作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动态的影响第46-47页
        5.2.2 鼠茅草间作对油茶林地土壤酶活性动态的影响第47-48页
    5.3 不同绿肥间作对油茶林土壤养分流失影响第48-49页
        5.3.1 油茶间作不同绿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48页
        5.3.2 油茶间作不同绿肥对覆盖度及径流量的影响第48页
        5.3.3 油茶间作不同绿肥对径流中养分浓度及流失量的影响第48-49页
    5.4 不同绿肥间作油茶土壤分形特征第49-50页
        5.4.1 油茶间作不同绿肥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形维数的变化第49页
        5.4.2 油茶间作不同绿肥对土壤养分与分形维数关系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7页
作者简介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茶抗炭疽病相关microRNAs和靶基因挖掘及果实内含物比较研究
下一篇:基于机载高光谱遥感数据的森林乔木树种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