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湿地公园生态景观适应性设计研究--以合肥三河湿地公园规划为例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1 相关概念界定第11-12页
        1.1.1 湿地第11页
        1.1.2 城市湿地公园第11页
        1.1.3 生态景观第11页
        1.1.4 景观适应性设计第11-12页
    1.2 理论基础第12-13页
        1.2.1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2页
        1.2.2 生态恢复理论第12页
        1.2.3 生态承载力理论第12-13页
        1.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3页
        1.2.5 社区参与理论第13页
    1.3 相关研究进展第13-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未来发展趋势第16-17页
第二章 引言第17-21页
    2.1 研究背景第17页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2.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8-20页
        2.3.1 研究内容第18页
        2.3.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2.4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三章 湿地公园生态景观适应性设计概述第21-26页
    3.1 湿地公园生态景观适应性设计的内容第21页
    3.2 湿地公园生态景观适应性设计的影响因素第21-22页
        3.2.1 地理条件第21页
        3.2.2 技术支撑第21-22页
        3.2.3 人文社会第22页
    3.3 湿地公园生态景观适应性设计的原则第22-23页
        3.3.1 尊重生物生存习性原则第22页
        3.3.2 符合当地居民审美原则第22-23页
        3.3.3 推行生态恢复战略原则第23页
        3.3.4 建立环境弹性发展原则第23页
    3.4 湿地公园生态景观适应性分析第23-26页
        3.4.1 当地居民的适应性分析第23页
        3.4.2 场地条件的适应性分析第23-24页
        3.4.3 生物的适应性分析第24页
        3.4.4 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分析第24-26页
第四章 湿地公园生态景观适应性设计策略第26-31页
    4.1 符合当地居民的行为心理追求第26页
        4.1.1 居民在生态景观中所扮演的角色第26页
        4.1.2 居民心中向往的生态景观第26页
    4.2 营造生物生存生长的适宜环境第26-28页
        4.2.1 湿地植物景观构建第26-27页
        4.2.2 湿地动物的保护设计第27-28页
    4.3 打造健康舒适的游览设施第28页
        4.3.1 宣传湿地知识第28页
        4.3.2 游览参与体验第28页
        4.3.3 景观设施设计第28页
    4.4 打造自然亲切的水体景观设计第28-29页
        4.4.1 水体净化设计第28-29页
        4.4.2 生态驳岸设计第29页
    4.5 应对多变的气候条件及自然灾害第29-31页
        4.5.1 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第29页
        4.5.2 构建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第29-31页
第五章 研究区的范围界定与景观适应性分析第31-37页
    5.1 研究区的范围界定第31页
    5.2 三河湿地的景观适应性分析第31-34页
        5.2.1 居民文化适应性分析第31-32页
        5.2.2 场地条件的适应性分析第32-33页
        5.2.3 生物的适应性分析第33页
        5.2.4 自然气候条件适应性分析第33-34页
    5.3 生态景观适应性分析评价体系第34-36页
        5.3.1 步骤与方法第34页
        5.3.2 评价体系框架第34-35页
        5.3.3 评价体系应用分析第35-36页
    5.4 小结第36-37页
第六章 合肥市肥西县三河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例第37-55页
    6.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37-38页
    6.2 总体设计思路第38-40页
        6.2.1 设计愿景第38页
        6.2.2 设计目标第38页
        6.2.3 设计规划原则第38-40页
    6.3 湿地公园功能分区设计第40-42页
        6.3.1 生态保育区第40页
        6.3.2 恢复重建区第40页
        6.3.3 科普宣传区第40-41页
        6.3.4 合理利用区第41页
        6.3.5 管理服务区第41-42页
    6.4 湿地公园生态景观适应性设计方法第42-54页
        6.4.1 切合当地居民期望的体验共生式设计第42-43页
        6.4.2 营造适宜生长环境的保护恢复式设计第43-47页
        6.4.3 建造亲切水系岸线的模仿自然式设计第47-51页
        6.4.4 打造舒适游览设施的文化趣味式设计第51-53页
        6.4.5 应对多变自然灾害的安全思危式设计第53-54页
    6.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七章 总结第55-57页
    7.1 主要结论第55-56页
    7.2 深化与讨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作者简介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研究--以桐城市木鱼山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下一篇:徽州古建筑及景观的保护与更新--以黄山市黟县屏山村“物恒堂”为例